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活不是重生 > 第六百三十二章 家谱存在的意义

第六百三十二章 家谱存在的意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孩童时代,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而成人懂事之后,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在这里?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祖宗留下的家谱。

通过家谱,我们可以查证自己的血统,可以知道同一家族中各个家庭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亲我者,我亲之。”知道自家的祖宗,才能更好的尊敬祖宗;心系血缘,才能更好的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长久存在和不断复兴,就是要告诉人们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

寻根留本凝聚血亲。古人曰:“谱牒身之本也。”意思是说家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有了谱书就能够追根溯源。

现在还讲究这些的人家已经不多了,于是,给自家孩子起名字不按字辈,各地亲戚回老家过年,家族聚会的时候往往区分不了辈分,长幼关系混乱不堪,五服之内就已经乱七八糟的人家不再少数,实在是令人无语。

只在一些“落后”的乡村,还保留了这一文化习俗。可惜,修家谱人也大多是那些老人,等他们百年之后,谁再来接续呢?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自古以来,家谱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

纵观历史,国家可灭,朝代可替,家庭可散,个人可亡,惟有家族历久长存,生生不息。家庭是国家和社会最基础的细胞,只有一个个家族存在和延续,才有整个民族的存在和延续;只有一个个家族团结,才能构成整个民族的团结,保证一个国家的团结;只有一个个家族兴旺和稳定,才能维系民族与国家的兴旺和稳定。

而家谱就是一个家族得以延续的唯一存在证明。因此,自唐代以来,历代都对撰修、研究家谱大力提倡支持。“凡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是人之本,若连一个名字都没留在世上,若干年后自己的子孙连先祖是谁都不知道,岂不是天大的憾事?

古人曰:“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与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后人可由此了解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每个人的生卒年月与婚姻状况,以及本家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

同时家谱也为地方志和正史的可信度提供了有力支撑佐证,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因此,续修、新修家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家谱流淌着中国人的血脉,想要重修家谱,就必须搞清楚家谱到底有什么用?有那种价值,是根本性的。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