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 第八十一章 夕阳产业

第八十一章 夕阳产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夏朝经过三十年苦心孤诣的马政,又与草原互通有无,马价年年下跌。而且,充斥市面上的马的整体质量不错,本来价格就应比唐马高一些,结果基本维持了原价,可见社会面上的牲畜保有量已经相当高了。

农业社会,牲畜的作用,无论怎么拔高也不为过的。

“大夏现在到底有多少马?”刘隐方才看到了一匹体型非常高大的健马,有些吃惊,于是问道。

“这个……我也不甚清楚。官马数十万匹应当还是有的。”王师鲁想了一下,说道:“百姓所养之马,或不下二十万匹,兴许三十万?甚至更多?没人统计过,但关北、关内、河陇、直隶随处可见骑马的健儿,这也是事实。明年马价一定比今年更低,这是肯定的。”

“为何?”刘隐问道。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王师鲁说道:“要想让人用得起牲畜,就得把价格打下来。几十贯钱做点什么事不好,非得买马?前唐最缺马那段时间,被回鹘人敲诈,也不过四十匹绢一匹。”

安史之乱后,唐廷的养马体系一度崩溃,不得不向回鹘购马。

回鹘人不是傻子,见你缺马,当然索要高价,“乾元中,(回鹘)岁来市,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动至数万马。”

回鹘人不但卖高价,还一次就卖几万匹马,一匹马四十匹绢,堪比抢劫——折合成钱,怎么着也要20贯的样子。

但唐廷慢慢花时间调整了过来,开始在各处重建牧监。他们甚至在福建都养马、驴“游畜之”,泉州当时养了七千匹马。

“契丹马、黑水蕃马、渤海率宾马都等着进入中原呢。”王师鲁说道:“各官牧应该也会放一批马出来,三五万匹不成问题。”

刘隐长吁一口气。

幸好老子没死硬到底。民间养马二三十万,这什么情况?岭南诸镇,能有五百、一千骑兵,就可以耀武扬威了。和人家一比,真是气死人。

昭义节度使在潞州津梁寺附近养马,“马如鸭而健,世所谓津梁种者,岁入马价数百万。”

潞州津梁寺的马甚至形成了品牌,每年稳定向市场上销售五百匹左右的马。

太和七年,银州刺史刘源奏,银州已经有了七千余匹马。

在这一年,大唐马价下降到了15-20匹绢,大概8-10贯钱的样子。

对比北宋,一匹马几十贯,这还是军购价格,民间采买要近百贯。驴、骡、牛的价格,甚至远超战争频繁的五代王朝——这可是太平盛世时的牲畜价格,直教人想不通,怎么会无能到这种程度?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