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 第五十章 书稿

第五十章 书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所以,劳动人民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东西,一定要归纳总结,着书立传。即便当地遭受战火的摧残,文明水平出现倒退,只要书籍仍然保存了下来,它就不算真倒退,因为后人可以学习,甚至推陈出新,不断进步。

用理论来指导,而不是靠经验推动,这是邵树德一贯的态度。

“书稿若成,朕又何吝官爵?都水监两位使者,你必居其一。”邵树德说道:“从今往后,说不定还能就此衍生出一门学科。学它的人越多,西域的发展就越快。”

“陛下,西域还有类似高昌的盆地?”乌光赞有些惊讶。

“当然是有的。”邵树德笑道:“只是没有高昌这般离谱,但也是可以利用井渠的。乌卿若去西边走一遭就知道了,大部分州县军镇都在利用河水灌既农田。而西域夏天日头毒,很多河水白白蒸发掉了,实在可惜。南边,有一个更大的盆地。天山两边,也有修建井渠的必要。”

吐鲁番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湖面位于海平面以下154米,是中国的自然地形最低点,也是仅次于死海的世界第二低洼地。

整个吐鲁番盆地80%的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40%位于海平面100米以下。盆地北缘被群峰所封闭,山顶积雪终年不化,海拔高差达到5600米。

春暖花开之后,山上的积雪、坚冰开始融化,受地形和重力影响,往盆地中间低洼地汇集,这就给了人们利用的机会。

而坎儿井的水源在地表以下的暗河中,避免的强烈的蒸发,最大程度留住了水。

吐鲁番百姓有多年挖掘坎儿井的经验,但并未提出完善的理论,这是一大遗憾。

南疆的于阗、北疆的乌鲁木齐一带,后世也有几百条坎儿井。

再远点,河中的费尔干纳盆地,当地人也大修坎儿井,都是利用地形自流灌既。

“陛下心心念念的都是百姓,臣叹服。”乌光赞说道。

经验传承是容易走样的,而且也没什么的进步。如果遇到战争,传承更是有可能断代。

就说一点,当历史上汉人第一次控制吐鲁番盆地时,当地的土着还是白人。但白人与白人也是不一样的,也分种族、民族。

千年之间,吐鲁番的人种是不是已经被换过了?这个可能性很大。

更别说,后世蒙古统治时期,因为海都汗与忽必烈的战争,吐鲁番、哈密一带的人死伤惨重。曾经辉煌的文明成就毁于一旦,百姓迅速愚昧化、原始化。一直到清末,都没恢复唐时的文明水平。

这就是文明断代,与东北人口、文化周期性清零是一个概念。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