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 第八十二章 出使、买卖、辩经

第八十二章 出使、买卖、辩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过去几年中,他的商队连续沉了好几艘船,损失非常之大,让他欠下了一屁股债。

如果哪一天,市场消失了,这些产业也将慢慢维持不住,逐渐萎缩,流失人员,一切重归于零。给后人留下的谈资就是某某港口曾经多么兴盛,造船技术多么先进,认为一个穿越者过去,绝对能扭转颓势,重新恢复,因为这些技术都是我们的老祖宗曾经掌握过的。

但残酷的现实是,已经进了坟墓的老工匠不会爬出来给你讲处理木材的诀窍,曾经年轻的小工也老得掉牙了,你费劲心力,才找到了三五个勉强传承了当年小部分技术的后生,水平还很低,想要靠他们重振这个产业,这辈子都不太可能了,除非能引进外地乃至外国的相关人才。

产业,永远比技术重要。

脱离了产业,技术将成为无根之萍。而有了产业,技术甚至能推陈出新,不断进步。

******

哪怕你有相关技术书籍保存下来,效果也很有限,因为你没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才了。

人才断档、产业萎缩的后果,在21世纪仍然屡见不鲜。俄罗斯人技术靠考古,折腾了三十年,别说航母了,水面舰艇都快整不起了。

所谓点亮某个科技,然后你就一直会,那个是游戏中才会出现的事情。

真实世界中,点亮的科技会熄灭,技术会退步。

以前能造排水量一百吨的船只,现在十几吨都费劲,因为你没有相关产业了。

差不多同样的时间,大食商人苏烈曼正在广州的家宅内休息。

作为“蕃酋”——唐代令外来商人自治的一种职务——苏烈曼在广州是有一定地位的,不但在官面上人头很熟,在跨洋而来的大食、波斯商人群体中,威望也很高。

去年,广州刺史召他入官衙密谈,回来后就变得很沉默。

是的,按照广州刺史的要求,他需要带两艘夏国官方的船只返航,这让他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产业没了,人才也没了,经验流失,生产工具报废,等到后来人想重新恢复时,只能一边考古,一边重新造轮子。

在中国古代多次被重新发明的水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大夏开国之时,为什么要迫切引进大食甚至新罗的造船、航海人才?因为你的技术已经退步到了相当程度,你就是不会了,必须要别人来教。

苦心孤诣这么多年,海洋相关产业从萌芽变成了幼苗,又渐渐开始长大。

各大港口附近,伐木、烘干、切割、加工、造船一整条产业链慢慢培育了起来,从事这个行当的人越来越多,产能也越来越大,因为市场需求存在。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