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 第三章 统战

第三章 统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陛下给河南输牛羊杂畜千万头,大力推行三圃制,各地百姓尽唱赞歌矣。”裴迪说道。

官员、军人、大商贾,有统战价值。

能工巧匠、读人之类,可以用脚投票,也有统战价值。

有些情况下,普通田舍夫也有统战价值,比如需要有人种地、当兵、服徭役的时候。

“收服民心之事,圣人之前其实已经做过了。”裴迪说道:“汴宋诸州给复三年(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彩继续)

民皆大悦,不然也不会是如今这个不反对的样子。”

河南道或许还有淮海道就是不反对了。换个说法就是“无感”,谁当圣人都无所谓,不反对。夏朝灭亡了,再换个王朝,他们也不反对,就这个心态。

他们已经没有家国大义了,只有碎片化的藩镇心态。

“至少比河北好。”邵树德笑了。

河北诸州,表面或许也是不反对,但他们不反对的内涵又不一样了——没有实力,只能暂时隐忍,一旦找着机会,马上跳出来造反。

这就是如今北方各个地区对初生的大夏王朝的心态。邵大圣人在民间的影响力,总体而言越向东越小,越向北越小。很多地区,单纯是靠军事威慑压制着罢了,地方百姓、士人、官员并未归心。

“但还不够。”邵树德说道:“我没有给河南百姓带来什么好处,相反让他们家破人亡,村落成墟,农田荒芜,背上了沉重的赋税、徭役、兵役。就河南士人、军将来说,宋州人朱全忠更愿意照顾河南乡党,我生生夺去了他们的前程,或许就是数百年家业勃兴的。所以,该怎么做?”

自古以来,乡籍就十分重要,传统观念之中也认为老乡更可靠,更愿意任用、重用。

而且,没经历过秦宗权恐怖时代的人,无法理解朱全忠给河南百姓带来了什么。遍布民间的生祠,固然有阿谀奉承之辈为了博取朱全忠欢心而建起来的,但百姓自发建的也很多,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陛下,其实是有办法的。”裴迪说道。

“讲来。”

“君为河南老臣了,可有方略收服民心?”邵树德问道。

“民心”的民,非常复杂,不同情况下有不同含义。

邵树德一般将其理解为有统战价值的人。

地方上的土族豪强,有统战价值。

乡间有名望的大儒,有统战价值。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