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 第二十六章 渔阳

第二十六章 渔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邵嗣武低声都囔了两句,不过他很快调整好了心态,说道:“临渝关整饬完毕之后,留两千人戍守。别咱们西征了,却让契丹贼子捡了个便宜,那就闹笑话了。”

“遵命。”刘鄩应道。

接下来三天,单廷珪一直在积极地联络各个堡寨的戍将,令其至临渝关拜见邵嗣武。

邵嗣武打起精神,彷照父亲以往的行为举止,一一抚慰,并给予赏赐。

一番手段之下,戍将们心下大定,领了钱后又返回驻地,易帜反正。

在洛阳很多人眼里,安东府苦寒之地,一穷二白,要什么没什么。邵嗣武不否认他们说的是事实,但安东府也一直在朝积极的方向改进。

户口日渐增多,开垦的农田也不断收获,牧场更是随处可见。最近一年多,甚至有了一定程度的商业和手工业,这都是好的方面。

考虑到朝廷有意大力发展登来二州,这两处地方与安东府的联系非常方便,坐船一天一夜即到。如果发展好了,也能给予安东府相当的帮助。

总之,辽地未来可期,这既是邵嗣武的期望,也是事实。

“殿下,辽西若能克下,确实对辽东助益极大。很多人,即便明知从登州乘船过去最方便,但还是愿意绕道走辽西,哪怕路远千里。”刘鄩说道:“在前唐太宗那会,征伐高句丽时,还要临时开道修路。至玄宗朝时,驿道已经蔚为大观。到这会,虽然驿道渐渐废弃,但修路的条件却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九月初七,邵嗣武整顿完了临渝关诸事,又率军西行,往平州方向进发。其众近七千,浩浩荡荡,远近皆闻。

至抚宁县旧地时,又有三千余部落丁壮从昌黎方向赶来汇合。

其实刘鄩说得没错。大陆上的人,对海洋有发自骨髓的不信任。

我知道坐船更方便,但我就是不愿意,就是要出临渝关,走陆路,沿着辽西至辽东。

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完全是文化问题,对海洋接触太少,外加海上天气莫测,航海技术也不够发达,造成了很深的恐惧。

“可龙武军的将士们反复吵闹着要回去,不愿留在辽东,如之奈何?”邵嗣武朝刘鄩笑道:“好说歹说,至今才有三千多人愿留下来,太少了。”

“唉。”没想到刘鄩也叹了口气,道:“殿下,说句实话,若不厚给赏赐,光给地,不会有太多人留下的。归德军多党项人,算是比较听话的。龙武军以往都是藩镇武夫,不好劝,只能慢慢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