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 第十七章 见微知著

第十七章 见微知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至唐末之时,官牧三监只剩一监,官马败坏,但民间养马日益兴起。

「诸军战马动以万计。王侯、将相、外戚牛驼羊马之牧布诸道,百倍于县官,皆以封邑号名为印自别。将校亦备私马。」

河东百姓也喜欢骑马打猎。

太原人王含,「其母金氏,本胡人女

,善弓马,素以犷悍闻。常驰健马,臂弓腰矢,入深山,取熊鹿狐兔,杀获甚多。」

这又是一个劲爆信息!

裴冠用眼角余光看了一眼,陪同他的晋兵只顾吃水果,根本不在意店家说了什么。「何为不死苹?」裴冠又问道。

店家喊了一声,其妻拿了一把过来给裴冠看。

这次看清楚了,原来是一种喂牲畜的野菜。其实关西也有,圣人称之为「四叶草」,长于水中。冬季温暖之时,可以从河中捞取。但在芜菁大面积推广种植后,牲畜冬季不太缺牧草了,去河里捞取此物的人便少了。

只是他没想到晋阳百姓还在捞这种东西,而且是给人吃,这就没法说了。叹息一声之后,裴冠继续闲逛,至卖牲畜家禽的行市。

这种浓烈的尚武风气,民间广蓄私马的行为,以及藩镇割据的动员能力,或许才是胡人打不进来的最主要原因。

回鹘、突厥、契丹之辈,未必弱到那种程度。只不过中原的「胡风」太盛了,压制了人家罢了。

裴冠在马市看了许久,至一家店铺门前,问道:「为何不见高大健马?」

「都在军中呢。」许是没什么生意,店家没好气地回道,旋又看见裴冠身后的武夫,立刻改了态度,道:「客人有所不知。自李国昌父子之乱,楼烦监败坏,河东官马就没了。后来晋王重建,也不太行,不得不征调私马。将校的私马不敢征,小老百姓的征不得吗?」

裴冠有些懵。李国昌父子之乱?这也是能说的吗?

河东的牲畜其实很多。

德宗朝时,李宣远曾有诗云:「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牲畜之中,又以马最多。

贞观年间,东突厥灭亡,大量突厥人内附投降,被安置在太原一带。朝廷又从这些突厥人手里,出钱赎买隋未没入突厥的中原人口,「男女八万余口」,皆安置在晋阳左近。

朝廷又在河东置楼烦、天池、玄池三监,蓄养官马。

元和年间,因讨王承宗失利,河东仅剩步兵三万、骑兵六百,河中节度使王锷移镇太原,经营年余,「兵至五万,骑五千,财用丰余。」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