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唐浮生 > 第十七章 “五年平辽”

第十七章 “五年平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扶余才这么点人,要种千顷地,忙得过来吗?”邵树德问道。

“陛下,昔年吐蕃人如何种青稞的,奚人便怎么种糜子。”张全义回道。

邵树德懂了。

吐蕃人种粮食,撒下种子后就不管了。

反正土地极多,广种薄收便是。平时放牧,八月秋收时男女老少齐上阵,突击抢收一把,能收多少是多少,一切随缘。

“你真是看透了阿保机这个人。”邵树德叹道:“你若为男儿,海里什么的早就没位置了,都得靠边站。”

说完,他不再关注这个方向,找来陈诚、赵光逢等人,一边巡视仙州郊野,一边谈些沉州开发的事情——辽东道转运使张全义、仙州刺史韩从允也在场。

老张的工作能力没的说,那是顶呱呱的,邵树德很满意。因此,他让随驾服侍的储氏留在城中,不再露面,虽然老张可能一点都不介意。

张全义对仙州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扶余县。去岁入冬之后,组织人手加固城池,修建了很多牲畜栏,同时清点各地物资,互通有无。

辽东有个特点,因为道路、水库等基础设施奇烂无比,夏天降雨较多,经常爆发洪水,淹没道路,因此下雪后的冬季其实承担了不少的运输任务。

他们也不指望靠这些粮食活着,作为放牧所得的补充即可。你别说,对很多部落而言,这样做其实挺合理的。既比单纯放牧活得更滋润,收入更多,又比单纯种地抗风险能力更强,毕竟有两个收入来源。

“农事你看着办,朕信你。”邵树德说道:“干得好了,朕又何吝爵赏?”

张全义一听,满面红光。

他知道,文官想得爵位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个县男,也要花费无数心血争取,多半还争不到。圣人既然开了这个口,那么老张家的机会就很大了,焉能不喜?

这种奇怪的状态甚至一直持续到了伪满洲国时期。春天翻浆期到来后,道路泥泞,夏天又屡屡爆发洪水,因此干脆等到土地冻得坚硬之后再大肆运输——马车、牛车、雪橇、爬犁,有什么用什么,天然河道成了高速公路,比驿道还平整,也是一大奇景。

张全义清点各地物资后,不辞辛劳,组织人手转运。同时又整顿了各地驿站,甚至连渤海国时期的狗爬犁驿站都仔细考察了,试图重建,恢复运营。

开春之后,组织百姓进行春耕,这会已经下种,长出了春苗,看着就很喜人。

“陛下,扶余县本有耕地六百余顷,皆已下播。又有闲田千余顷,已播种三百顷。”张全义介绍道:“种的都是糜子,明年臣会让人试着种一些小麦。如果小麦不行,那就种黑麦。臣来之前,就让人从参州运了一批黑麦种子过来,挑的个大粒圆的种。司农寺也会运一批新培育的种子过来,大概七月到……”

张全义的介绍主要集中在农事上。看得出来,他很熟悉这些事情。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