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绝不当仁宗 > 第181章 科考

第181章 科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时间转瞬即逝,眨眼间已经到了天圣五年,六月初六,来自大宋全境一共2036名举人正在考场面前,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考场人员检查。

早在天圣四年,赵祯就让人建造了一个专门用来给举人考试的场所,命名为皇家考试院,可容纳五千人同时参加考试,因此安排2036名举人是绰绰有余。

举人们进入屏风之后,需要退去全身衣物,而后会有锦衣卫的相关人员负责检查,是否有夹带小抄等等。

同大宋以前科考习惯不同的是,本次科考举人们不用带笔墨纸砚、及吃食,这些东西都由皇家商会免费提供,当然这是沈墨染提出来的,为的是在大宋这些未来的人才面前,打一波广告!

开封的举人们陡然间收到朝廷更改考试的内容之后,不禁议论纷纷,有些只会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的不免骂声连连,甚至还有几十名不知好歹的举人跑到朱雀门前,嚷嚷着要面见官家,请求官家取消改革,恢复旧制。

相反,朝中大臣们这次反对的意见虽然有,但直接闹到朱雀门前的,没有一人,因为吃了几次亏之后,众人都知道跟当今官家一哭三上吊不但没有用,反而很有可能会把自己给搭上去。

赵祯仅仅只是小改了一下科举,尽然就有人出来闹事,因此在他授意之下,参知政事领礼部尚书的鲁宗道亲自拿着圣旨前往朱雀门,当场宣布取消闹事举人的功名,直接削职为民,若在闹事,定将严惩不待。

于此同时,吏部下发了全新的科举考试制度。

首先是府试,由各路知府举行,参加学子的年龄规定在10到60岁之间,设甲乙丙三榜,对应一等秀才,二等秀才,三等秀才,一等秀才享有年津贴20两银子,二等秀才享有年津贴15两银子,三等秀才享有年津贴10两银子。

考生除了本人之外,其它所有的东西都不用带,因此大大减少了舞弊的几率。

考生们检查完毕之后,会领到考号,而后根据考号走到相应的考场等候,一场50人,每张考桌前后左右间距1米。

府试通过之后将于次年参加由巡抚举行的路试,年龄规定依旧在10到60岁之间,也设甲乙丙三榜,对应一等举人、二等举人、三等举人。一等举人享有年津贴50两银子,二等举人享有年津贴40两银子,三等举人享有年津贴30两银子,且第三年进京参加科考的路费由官府承担。

第三年就是参加由吏部举行的院试,但年龄却有了变更,变更为15到50岁之间,如果你的年龄超出了50岁,那么很不幸,你这辈子科举道路到举人就戛然而止了,顶多能当个不入品的师爷之类的官职。

进士也分三等,一等进士享有年津贴180两,二等进士享有年津贴150两,三等进士享有年津贴100两,进士津贴一直发到朝廷派官为止!

宋朝一名县令月收入30两左右,年收入360两,赵祯是根据这个减半制定了进士的补贴,但一般而言,一等进士几乎发不了多长时间的俸禄,就会被派官!

原本由礼部举行的院试也改由吏部主持。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