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耕耘贞观 > 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句丽的特产

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句丽的特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至于另外一边,高句丽与大唐开放通商口岸,来自高丽的特产,也随船只送来天津。

最主要的东西是皮草,药材,以及类似黄玉的宝石,对这些东西,李泰并不感觉意外。

皮草这种东西,在这时代就是奢侈品,需要一个相当广阔的市场,才能把这些动物皮草给消化掉,而整个东亚也不过只是大唐而已。

而药材则是李泰点名要得,甚至开始有意识的高价去收取高丽人参。

这些人参效果是不是真的比中原的人参要好,李泰不知道。

是的,虽然来这里的第一年,第二年,李泰并没有拿出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但从第三年开始,随着农田开垦,把整个幽州的粟米种植变成小麦种植,到了五月应该是丰收了。

更不要说,天津最重要的不是农业,而是商业,天津港也开始要赚钱了。

虽然,最主要的并不是直接商税,而是坊市租金,但无论怎么说都是合理的税费。

当然,这些租金的抬升,其中最重要得就是,这两年来天津城的商旅已经渐渐多起来。

永济渠被被杜如晦带人彻底疏通,来往船支也越来越密集,地方政府也感受到航运成本降低所吃到的红利,所以在冬天之时,当地政府见大运河有逐渐结冰的趋势,会组织徭役去运河上凿冰,从而让船支快速通过。

但李泰对药材一定程度的补贴,就是要高句丽百姓能够多耕种药材,而少耕种粮食。

等药材市场相互交易个几年,使得双方拥有微薄信任后,自己想来就能主动贩卖低价粮食给他们。

等到对高句丽下手的时候,直接断了对方的粮食供给,用大唐的这个庞大经济体系,把高句丽给彻底覆灭掉。

因为如果一艘艘船支在一处地方大量堆积,对当地政府来说,很难说是幸运还是不幸。

能够承受的下来,那自然能赚取一笔横财,但若没办法承受,那这些船支所代表的世家豪门,甚至还有皇亲国戚,怕不是会让整个当地的官场动荡。

更严重一些,甚至让当地出现民变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以说,永济渠以及所属的河流所流经的土地,自然而然的吸引北方人口汇聚。

而大运河这条贯穿南北的生命线,随着杜如晦疏通永济渠,已经看到了几分未来端倪。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