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文明破晓 > 第370章 此消彼长(二十)

第370章 此消彼长(二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此时溥仪没了最初的兴奋感,反倒开始狐疑起来。毕竟一个19岁的青年,从未离开过皇宫那一个小地方,光是想到自己有可能被人利用,溥仪也感觉到不安。

等谈话结束,陈宝琛离开了溥仪的住处,走了一条街,就见徐世昌家门口停了几辆运东西的大车。应该是现在的国家档案馆馆长徐世昌准备搬家。

这让陈宝琛气不打一处来,索性直接前去。正好在门口遇到了徐世昌指挥着仆人把几箱书搬出来,陈宝琛上前说道:“徐大人,前日一别,徐兄更是威风了!起伏不懂事的孩子,徐兄好手段!”

徐世昌见到陈宝琛,心中也有点不好意思。索性说道:“陈兄,屋里坐。”

1924年政治协商会议后,北平已经不再是京城。只是新京城的基础建设还未完成,中央政府暂时留在北平。考虑到迁都后,北平若是留着这么一窝人只是自寻烦恼。何锐就命政府内的前清官员去通知溥仪。

郑孝胥一直想复兴满清,但郑孝胥却很冷静。张勋复辟之时,郑孝胥认为张勋这套根本就是个闹剧,就完全没参与。之后郑孝胥一直与日本有联络。然而日本实际上战败后就不怎么与郑孝胥接触,而郑孝胥也感觉日本有些靠不住。只是溥仪被撵出京城,郑孝胥也不得不考虑与日本合作。

陈宝琛看局面如此,不由得想起自己在去年与溥仪在宫外相见时候的局面。那时候溥仪见到陈宝琛,放声大哭说:“我无颜见祖宗啊!”悲切之情让陈宝琛也一起落泪。

然而年轻人毕竟是年轻人,离开牢笼般的故宫,到了遍地新鲜事务的天津,溥仪很快就适应了。现在又想跑去国外读书,陈宝琛觉得不能让‘皇上’被人利用。慨然说道:“皇上还记得臣在宫外与皇上的事情么?”

溥仪一愣,当时的悲切局面被想起。

陈宝琛忙继续讲述着当时的事情,“臣当时劝皇上切莫悲伤,自古以来哪有不灭亡的朝代呢?而我大清到了今日地步,并非是因为失德而被篡位,皇上也不是亡国之君。皇上年纪尚轻,且博学多识,将来理应成为民国之总统。那时,不是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了。”

负责此事的乃是国家档案馆长徐世昌。徐世昌是何等聪明人,当即就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他很礼貌的前去拜见,会谈间只告知了对方两件事,迁都以及徐世昌出任国家档案馆馆长。之后徐世昌就告辞了。

陈宝琛哼了一声,往里就走。两人到正堂坐下,徐世昌叹道:“陈兄,那些人可没有好好教皇上啊。”

作为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听到这倒打一耙的话,心中着实不快。但是徐世昌说的也没错,陈宝琛叹息一声,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溥仪身边的人当时就有些变了脸色,郑孝胥立刻质问道:“难道陈大人想让皇上在何锐手下当官?”

陈宝琛知道这帮人会这么想,心中虽然恼火,却还是尽量心平气和的答道:“何锐此人虽然年轻,却老奸巨猾。皇上若是出国,何锐绝不会阻止。当今的天下虽然已经逐渐安定,却并非不会出现波折。皇上当下要做的是积累声望,等待变化。若是出国,定然会被视为借助外国势力。时机到来之时,皇上远离国家,怎么能令民众信服。”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郑孝胥当即反驳道:“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只要我们在报纸上经常发表皇上最近的状况,上了什么学校,学业如何,成绩如何。国民自当对皇上有所期待。若是留在国内,则受何锐钳制,又能做得了什么?”

陈宝琛并没有继续辩论下去,他身为满清官员,参与过不少大事,也曾沉浮上下,早就知道何锐的厉害。以陈宝琛看来,溥仪不过是中人之资,与何锐完全无法相提并论。所以该说的都说了,如果只是出国留学,也没什么好坏。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