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官路法则 > 第六百五十五章 第二次婚宴

第六百五十五章 第二次婚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金国林继续说道:“为什么zhongyāng高度评价建彬同志在海州的工作,因为他能够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能够在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群策群力的共同建设海州。我看过他写的五年规划方案,的确是凝聚了他的心血结晶,别的不说,第一点就是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与扩张,提供资金和政策倾斜,增强海州市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当时的领导班子严格按照这个思路,单纯高新区的企业发力,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当时的他是从现场寻找答案,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思路,而以后海州市的领导干部,是在办公室里想答案,冥思苦想脑细胞耗费很多,做出来的方案形同废纸。”

李盛华说道:“这样的时期要求海州市委市政府的每个领导干部,凡事亲力亲为不等不靠,自动自发的严格贯彻海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五年规划。比如说,高建彬同志有一个高科技人才引进储备方案,可昨天我问过几位市委常委,根本就没有落实,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计划全都成为了镜中花水中月。同志们,人才是我们发展最大的财富,不能有丝毫的怠慢。老龙湾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的重点研发生产示范基地。那么多的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每年需要的人才是倍增的,国家给予了政策扶持,你们要利用好这一块资源才行。”

今天怎么说也是高建彬结婚的好日子,大家简单的说了几句,就结束了这个话题。而此时已经到了九点多钟,莫烟雨走过来笑着说道:“各位领导们,时间也不早了,大家吃晚饭吧。”

金国林笑道:“我们这些人凑在一起。说起工作来就没完没了的,都快忘记这是建彬的洞房花烛夜了,这样,我们抓紧时间吃,等回到酒店以后再继续聊,小两口今天也够累的,不能耽搁太长的时间。”

高建彬也笑着说:“今天晚上幸好几位领导在,要不然我早就躺在床上人事不省了,你们不知道这里的风俗,闹洞房能折腾到凌晨一两点还不罢休。我倒是希望你们多待一会。”

高建彬点了点头说道:“我会的,岭南国际经贸洽谈会也快要召开了,我还准备着要在海州举行一次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高管座谈会,结合国家电视台的纪录片,好好的宣传一下我们岭河市的投资环境。”

李盛华看着给他倒茶的李榕道了声谢,笑着说道:“你把南江省电视台的四个台柱子挖到岭河市,就已经引起很多人的不满。要是再把那些重要的投资商挖走。我看有人会冲着你家的玻璃扔砖头了!”

方德辉说道:“要是建彬同志因为投资商的事情被人砸了玻璃。我和希亮同志亲自来更换,岭南省委省政府倒是希望多砸几块玻璃。”

在场的人都笑了,谢铭远说道:“那些投资商已经投资的项目是不可能搬迁的,建彬同志要的是符合岭河市实际的项目,我们对南江省出去的领导干部向来很支持,请首长们放心,不会出现什么抵触情绪的。打铁还得自身硬,工作做的不到位。就是建彬同志不来挖别的省市也会有人来挖,这要看新一届海州市委市政府的魄力和谋略。”

金国林说道:“你们南江省的领导班子有这样的想法是对的,只有出现良性的竞争,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海州市的潜力。为什么建彬同志在的时候没有人来挖,或者说挖也挖不走,这是很浅显的道理。我们有些同志就是不能从自身找原因,一味的去指责别人挖角,那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

其实等到领导们吃完了饭走的时候,就已经十点多了。高建彬送他们上了车,转回头就看到一群铁哥们在院子周围探头探脑的,没好气的说道:“别盼了,这都几点了,你们的瘾头还真大,忙了一天不知道累啊?”

张文亮有些不甘心的说道:“你可真是够扫兴的,洞房花烛夜居然请了一群首长领导们在家里聊天,长这么大就没有见过这种场面,青原村的风俗可全被你给破坏了。”

金国林和李盛华两位首长说出来的话可是有含义的,因为四朵金花事件,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对高建彬的行为很有意见。说他是典型的忘恩负义,要不是南江省把他培养出来。他那里有今天的成就,刚到了别的地方工作,就想着来南江省挖家乡的墙角。

这种说法放在一般人的身上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要是领导干部也有了这样的思想,那可就要进行纠偏了。投资商注重的是投资环境的变化,不可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和外来的资本家来谈论忠诚度,那不是很可笑的事情吗?

更大的问题在于,高建彬在的时期,把海州市的经济基础打得太好,很多人习惯守着这么丰厚金山的吃老本,开拓进取的雄心已经荡然无存了,把这些投资商当成是自己家锅里的肉,容不得别人动筷子。

金国林很敏感的发现了这个现象,所以就对南江省的领导干部们提出了精告,又说道:“我倒是认为建彬到海州来招商引资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很多人都被现在这种表面的繁荣给迷惑了,如果没有持续性的经营建设,就会应了我们国家的一句老话,坐吃山空立地吃陷。海州之所以出现经济退步,从根本来说不是市场的原因,而是因为人的思想产生惰性,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这样的行为也导致了投资商对投资环境的忧虑,不肯继续加大投入或者启动新的项目,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经济的发展也就滞后了。”

李盛华说道:“金副总理说得对,要想从根本上打破这个瓶颈,就干脆把原有的那些辉煌全部扔掉,在竞争中求发展才是王道。高建彬同志一个人,可以吸引一百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来到海州投资,这是他用了心,如今海州市可谓是人才济济,大家集思广益发挥群体的优势,不可能做得比他自己的成绩还要差,关键就是思想要彻底的扭转。”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