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一路青云 >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田湾考察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田湾考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华夏的船舶产业始终面临大而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到2012年底,国内船舶工业的产能达到八千万载重吨,当年的产能利用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五,但是到了2013年,产能的利用率就只有百分之五十出头,下降了百分之二十。

而在技术方面,华夏又始终没有能够赶上日韩的脚步,虽然我们在产量上超过了日韩,但是日韩的造船业在不断向高端挺进,不断拉开与华夏造船厂的距离。这其中的差距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生产效率相差比较大,十几年后,华夏船厂的人均造船能力还只有日韩船厂人均造船能力的三分之一。另一个则是关键技术领域的空白或者差距,有些关键配套部件必须要通过进口,而在行业发生新的需求变化的时候,比如对环保低能耗的追求,国内船厂因为技术方面的差距,总是没有办法及时跟进。

-----

临时有急事,今天只能一更五千字,所欠的五千字明天补上。R1152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陈文斌点了点头说道:“一百多万吨,倒还算合适,如果海州能够实现这样的产能,差不多也能够达到通城地区造船产业的产能水平了。不过按照去年全国新船成交量两百万吨计算,海州真的形成一百多万吨的生产能量,加上通城的,还有沪城、金州、宁城、粤东等地,是不是在产能上会出现比较大的过剩?这也是我们江北省船舶工业总公司内部争议比较大的关键问题。”

包飞扬道:“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看船舶市场的容量,不能够只看国内船厂的成交量,世界船舶工业的重心早就转移到亚洲,去年全球商船完工量为两千四百二十万吨,日韩两国占了其中的百分之七十,其中日本船厂完工量超过了一千万吨。从新船成交量来看,去年全球新船成交量达到了两千三百四十万吨,日本达到九百万吨出头,韩国达到六百七十万吨,两国之间还有差距,但是差距正在缩小,韩国赶超日本造船业的势头非常明显。”

“我认为,世界船舶制造从欧洲向日本、再向韩国转移,以后也会向咱们华夏转移,虽然韩国的船厂还在实现赶超日本的过程当中,但是韩国船厂也已经开始面临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仅仅是去年一年,韩国船厂的综合成本就上升了百分之十左右,其中人工成本上升达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这个势头并没有明显减缓的迹象。”

包飞扬说道:“所以我们在进行规划的时候,眼睛不能仅仅盯着国内造船业实现的那两百万吨订单上面,而是要看到全球高达两千万吨的订单,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地区和世界范围内的外贸活动越来越频繁,国际商品流通规模越来越大,世界商船市场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我想用不了多少年,我国造船业的订单也能达到每年一千万吨以上,考虑到造船的周期,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

陈文斌回头看了看包飞扬:“虽然我国这些年在发展外向型的加工产业,以及通过市场换投资、换技术,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领域、劳动密集型产业,船舶制造属于重工业,虽然也拥有劳动密集的特点,但同时也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在这方面,西方国家,包括日韩在内对我们的防范都很紧密。”

“日本的川崎船业、韩国的三星集团、大宙重工等公司之所以在华夏投资建厂,主要也出于成本导向和市场导向的需要,他们在管理、技术和资本等方面的优势明显,我们要跟日韩的企业争抢市场,恐怕还力有未逮啊!”陈文斌说道。

包飞扬笑了笑道:“我们连两弹一星都能够造出来,难道船还造不出来?只要我们积极进取,总是能够赶上来的。”

包飞扬看着远处的海天分界线,心情并不像他说的话那样轻松。陈文斌提到的两个问题,一个是产能过剩,还有一个是技术落后,这两个问题在十几年后,当国内造船业的产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候,也依然没有解决。

造船市场与世界经济形势联系紧密,当世界经济形势向好,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时候,对海洋运输会产生比较大的需求,造船业的订单就会增加。而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订单就会减少,甚至一旦遇到经济危机,一些船东不惜损失定金也要撤掉已经签订了合同的船单。

这就对造船厂的产能管理提出很高的要求,在市场比较好的时候,要能够合理安排船厂的产能,在约定的时间交付船只;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又要尽可能争取订单,提高船厂的产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