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鬼马喜剧之王 > 第四百三十九章 回望七八(中)

第四百三十九章 回望七八(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搞明白这一点之后,许贯武开始将之前原本无人问津的一些文艺片转录成录影带。比如之前张建拍摄的《庙街皇后》,章国明拍摄的《阿明》等等。还有像一些西方的文艺爱情片等等,也都被许氏引进了过来,然后转录成录影带租赁出售,果然比之前的功夫片要好卖得多。

不过虽然在香港本土,功夫片录影带不算大卖。但是在南洋,台湾,日本等地,程龙等人的功夫片,枪战片等却都大受欢迎,让人不得不感叹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果然也有一定的道理。

在录影带的普及过程中,许氏遍布港九的连锁便利店无疑起了巨大的作用。它就设在居民聚居区,让人可以走几步路就能找到。而且售价虽然比较高昂,一盒录影带要四十块港币,但同期一张电影票不过两块钱,街坊影院甚至只要五毛钱。但是租赁的价格却相对便宜,一天只要五块钱就好了。

五块钱租一天的录影带,对平民来说或许有点贵。因为七零年代末,寻常人一天的饭钱也不过四五块钱而已。不过对于比较富裕的中产家庭来说,五块钱却并算不上贵。而且每天租赁一盒录影带,等吃完饭之后合家大小一起欣赏,也是非常不错的休闲方式。

不过因为售价稍微高了一点。每本定价是十二块港币,而同期的八卦杂志《明报周刊》只有八块,黄玉琅的《龙虎门》漫画只有六块,所以销量方面自然就比不上他们。

《明报周刊》与公正严明,严肃认真的《明报》不同。专门刊登明星的八卦新闻,因为很对香港中下层市民的胃口,所以每期销量都在十五万份以上。

而黄玉琅的漫画《龙虎门》,原名《小流氓》,渲染暴力打斗与热血侠义情节,非常受一班年轻人与学生的喜爱,每期销量都近二十万份,是名符其实的畅销漫画。

如果《东方魅影》能够取得如《龙虎门》或者《明报周刊》这样高的销量,那才真的会让许贯武做梦也会笑醒的。

……

除了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四大板块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之外,去年的录影带销量也开始快速的攀升。随着香港经济的逐年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原本售价高昂的录影机,也开始在中产阶层普及起来。

随着录影带的普及,购买和租赁录影带的人士也逐渐增多,而许贯武特别开设的便易得便利店,则因此多了许许多多的客户。不过租赁最频繁的却不是程龙、洪京宝等人的武打片,而是许氏兄弟早期的喜剧节目《双星报喜》,以及赵雅芷主持的《我是大美人》等综艺节目的录影带。

这种现象让许贯武也是疑惑不已,按理说像程龙,洪京宝,张建,元飚等人拍的电影,既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又有华丽的打斗场面,之前的票房也都极不错的,按理来说录影带的销量也应该最高才对。

但后来据史丹利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得知,租赁许氏兄弟的喜剧节目,以及赵雅芷主持的女性节目的,多是比较富裕的中产阶层人士。他们比较不中意那种打斗的电影,反而乐于喜欢看一些喜剧节目,或者模仿赵雅芷的化妆类节目来打扮。

这一点发现也让许贯武惊讶不已,看来香港中产阶层的喜好,还真与底层民众的喜好不同。他们一般不会去影院看电影。一般也不会看功夫题材的影片,他们比较喜欢文艺一点的,比较有深度有内涵的电影。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