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残明 > 第一五八章 顾忌

第一五八章 顾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哦,牧斋先生说的是……”张煌言无言以对。

钱谦益不了解鲁王政权的内部情况,所以才认为唐鲁和谈有五成把握,鲁王政权里面的强硬派却越走越远,准备拥立朱以海称帝,这样发展下去,和谈必然破裂,就等着开战吧。

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隆武政权的内部矛盾,汪克凡、金声桓等实力派军阀到底是什么态度,在这次拜祭孝陵的过程中就会揭晓。

当天晚上,张煌言和钱谦益彻夜长谈,在讨论抗清形势的同时,针对收复江南后将要采取的各种军政措施交换意见,甩开唐鲁之争这个敏感问题,两个人都没了顾忌,态度开诚布公,相谈颇为投机……鲁王政权的根基在浙东,并辐射整个江南,和逃到两广的隆武帝相比,一直留在浙江的鲁王朱以海和江南士绅更为亲近,以钱谦益为代表的江南士绅地主到底支持谁,反对谁,关系到鲁王政权的生死存亡。(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

“这个不好说,大致上五五对开吧。”钱谦益略微考虑了一下,给出一个答案。

“噢?没想到牧斋先生这么看好……”张煌言有些意外,钱谦益认为唐鲁和谈有五成把握,太乐观了吧?

钱谦益分析道:“和谈能否成功,一在势,二在人,当前大势下,唐鲁之间虽然已有冲突,却还没到不死不休的局面,反倒是汪克凡的态度难以琢磨……”

朱元璋和陈友琼、张士诚开战,是因为大家的实力都很强,亟需向外发展生存空间,不是你吃掉我,就是我吃掉你,没有和谈的可能,眼下的形势却有所不同。隆武政权这几年发展的太快,对外还有很多地盘可以去抢,对内有太多的问题要处理,只要鲁王政权做出让步,双方就有和谈的基础。

这就是所谓的大势所趋,也就是因势成事。

除了大势所趋之外,还有因人成事的因素。

隆武政权和鲁王政权的内部都不是铁板一块,各家政治势力都采取何种态度,对和谈的结果会造成不同的影响,这其中,实力最强的汪克凡究竟是什么态度,至关重要。

“牧斋先生有所不知,唐藩所谋,是要我家监国退位归藩,这实在是强人所难了。”张煌言又一次露出苦笑,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鲁王朱以海只要保持监国称号,和隆武朝廷之间的矛盾就无法调和,他和张名振都觉得谈和成功的希望很渺茫,只是在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这个嘛,也不算太过分吧。”钱谦益露出很不理解的表情,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说道:“唐鲁之争在于朝廷统继,如今唐强而鲁弱,鲁王殿下本该退让的,难道张名振、张肯堂都想不通这么简单的道理?”

钱谦益说一句,留三句,有些话不方便说透,隐隐点上一句就是极限了。隆武朝廷刚刚打赢宁镇会战,正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时候,鲁王朱以海如果要争天下,也得暂避锋芒,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到将来实力发展起来了,再称监国只是一纸诏书的事情,又有什么难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