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黄巾张狂 > 第52节 内廷见尚书

第52节 内廷见尚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卢植,你好大的胆子!你敢抗旨吗?”

张让和段珪的反应,全在卢植意料之中。听到两人的威胁,卢植一本正经的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对两人说道:

“张常侍,段常侍,二位也是宫里的老人了。难道二位不知道,由于天子年幼,现在是由大将军暂理朝政吗?天子但有诏令,若无大将军副署,皆为乱命。二位常侍且找找这块诏板上,哪里是大将军的副署?”

卢植这番话,显然是有礼有节。

本来嘛,大将军就有“录尚书台”的职能,称得上是尚书台的直接上司。而且何太后在月前也明确下诏,宣布大将军有临时“监国”的权力。

樊陵表字德云,是大汉安帝、顺帝时期的《易》学大师、著名隐士樊英先生之孙。与先祖樊英不同,樊陵却颇为热衷于仕途,先后担任过“京兆尹”、“永乐少府”等高官,皆有政绩。

特别是担任京兆尹期间,樊陵在京兆阳陵县修建了泾河渠,惠及数万当地百姓,也让士人们多有赞誉。这条渠被后人称为“樊公渠”。名士蔡邕在看到这个工程后,写下了《樊惠渠歌》,以示欣赏。

当然,樊陵后来干了一件事情,让他在士人中的声誉下降了不少。那就是:从天子刘宏和宦官的手里花钱买官,代替了曹操父亲曹嵩担任了太尉一职。只可惜,这个花费一千万钱买来的官儿,仅仅当了一个月,便因为天灾而被罢免。

许相的出身更是不凡,乃是汝南平舆许氏一族。祖父许敬,父亲许训,还有他自己,都担任过“三公”。因“月旦评”而驰名的许劭、许靖兄弟,也是许相的同族。

不过,许相和他父亲,都是以“谄事宦官”以得以成为“三公”,并且封侯的,在士人中的风评甚差。就连同族的许劭等人,也由于许相在政治上紧密的依靠在宦官一方,半公开的对其表示不屑。

如今在大将军未曾表态的情形下,就凭两个过了气的宦官,也想要让天子诏令通过?

那朝廷的法度,岂不是形同虚设了?

张让、段珪二人都是政坛的老手,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些事情。只不过当前的局势紧急,两人一时紧张,把这回事给忘了。下意识间,他们还是按照汉灵帝在世时的老规矩来办事。那时候,只要有灵帝的诏令,谁还管大将军是谁?

这一刻,两位曾经权倾朝野的中常侍,表情完全可以用“气急败坏”四个字来形容!(未完待续。。)</dd>

樊陵、许相二人,是朝臣中态度比较倾向于宦官一方的。当前的司隶校尉是袁绍,河南尹是王允,都是对宦官持敌视态度的。如果袁绍和王允的位置上,被成功撤换成樊陵、许相二人,那当今朝廷几方势力的实力对比,将立即发生巨大的变更!

对于如此重大的人事变更,尚书令卢植自然要仔细查探,确定意思无误,的确是天子的诏令,才敢于动笔写成诏书。不管一旁的张让、段珪二人如何催促,卢植依然仔仔细细的将诏令看了一遍,连一个字都没有漏过。

“这份诏书,不能写。”

看完诏令,卢植一抬手,将这块诏板递回张让的手中,幽幽的回应了一句。

“什么?”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