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辽东钉子户 > 第四百五十三章 刺

第四百五十三章 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嗯,也是正论。”

后世总是批判八股文,其实说白了不就是八个对偶句吗,就算到了后世高考国考,文章依旧是八股的路数,无他,阅卷容易耳!要不然你写四句诗,别人写八百字文章,怎么平定高低啊?

在张恪看来,八股取士最大的问题就是录取太少了,白白让大量人才流失,而且写好一篇八股文需要想当高的能力,往往会忽视其他才能,结果就可能录取一堆高分低能的家伙!

这次江南考试征才,张恪给了指导思想,考试内容从宽从简,而录取人数要尽可能多。先选进来,然后再让他们不停竞争,从中择优培养。

“永贞,我已经录取了三批次,共计八百人,其中主要是衙门中原本的六房书吏,各个大户推荐上来的账房先生,还有就是县学和府学的读书人。”

“情况如何?”

“姐夫,人才招募重中之重,我赖在江南,迟迟不走,就是想等着招募完成。江南书生虽多,可是一肚子四书五经的腐儒一点用处没有,不光没用,还会坏事,你可要把好关才行!”

“哈哈哈!永贞,你这是看不起读书人啊,姐夫肚子里也都是四书五经!”

“你和他们不一样,能看透废两改元,姐夫可是当世大才。”

“不敢当,不敢当啊!”邓文通脸色严肃,笑道:“江南书生虽然多,也有不少腐儒,可是实干人才更多,只是以往没有发掘而已!”

邓文通当即把这段日子观察结果向张恪说起来。

“比想象的要好,我设计的题目之中,除了写作,还有算术,会计账目,另外还有策论,询问如何发展壮大市舶司,得到的建议五花八门,还真有不少可用的。”

张恪也想看看大明的读书人究竟有没有被禁锢思想,因此笑道:“说说看,都有什么好主意?”

“是,有人认为市舶司就是卖东西的,只有产量多,卖得就多,因此提议要改农田为桑田,多织丝绸。”

“好,这是必然的趋势啊!”

“还有人说织机的速度太慢,要制造新的织机,织布速度是关键。”

江南文风鼎盛,不说家家读书,差不多一半的家庭都会让孩子念书识字。有几十万,上百万的读书人,可是朝廷会试三年才一次,录取不过三四百人,可谓是九牛一毛。

不说进士,就连普通的举人,甚至秀才,都是千中选一,万中选一,有人从十几岁,考到孙子都十几岁,也未必靠的是秀才。

除了一些死心眼的,家庭条件优渥,会一直考下去。大多数人都会给自己留条后路,最常见的就是去私塾教书。

除此之外,读书人还有学习记账算数,诉讼文书,天文历法,官府公文等等,做账房先生,代理诉讼,帮着选黄道吉日,主持婚丧嫁娶,还有人侥幸考入官府,成为六房小吏。

还有更为牛叉的,人家不屑于八股取士,满腹经纶,一肚子主意,给官员充当幕僚文胆,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其中佼佼者就是绍兴师爷,那可是名震天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