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民国诡闻实录 >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遗世浮屠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遗世浮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些地区的百姓,不得不利用各种方式保存淡水,以应对长年的干旱。

比如,西北荒原的百姓喜欢修建水窖来存水,每当下雨时,他们就会把水窖打开,利用自然雨水,将淡水全部保存在水窖中,直到水窖被完全灌满,才会将水窖封存起来。

这些珍贵的水资源,最终会被他们全部保存在水窖中,以应对随之而来的干旱,到时,这些淡水在沉淀去除杂质后,就能作为干净的水用来饮用。

大西北地区尚且如此,西域的百姓面对日益干旱的荒漠,当然也发展出了他们保存淡水的方式——坎儿井。

这种坎儿井利用的不是地下暗河的地下水,而是春夏季山区融化的雪山融水、雨季雨水以及绿洲河水,这些水资源会不断渗入地下,经由坎儿井的独特结构被引出地表,用来附近的百姓灌溉农田、饮用做饭或者是洗衣洁面。

宋思媛拿起手电照着水痕,说道:“从井壁上的水痕来看,这水井干枯的时间绝对超过百年了,最奇怪的是井底之下似乎有暗渠,不知道是不是房主修建的什么暗道暗房之类的。”

克力伸着脑袋看向井下,仔细观察后面色逐渐缓和:“不是暗道,这是疆地人独有的坎儿井,在古代也叫井渠。”

何为坎儿井?

坎儿井,是一种西域疆地人因地制宜发展出的井渠技术,汉地并不缺少地下水,只要往下打井数十米,总能出现清澈井水,这里的井只要保证打得深,就能保证有水用。

这样的打井规则,在地下河水丰富的地方确实可行,如果是西北地区乃至于西域地区,那就完全不可行了。

这种水井和汉地水井不同,汉地水井都是在地面修建长而垂直的水井,往往是单独成井,完整的坎儿井很少单独成井,至少包括竖井(吃水口)、暗渠(地下进水口)、明渠(地面沟渠)和错渠(分散式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这与大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有关!

隋唐时期,西北高原完全不是现在贫瘠荒凉的样子,那是个植被茂密、水草丰茂的世界,南下的匈奴人和突厥人,多在高原之上放牧,可见当时西北地区气候湿润,植被丰富。

到了唐宋时代,降雨带逐渐转移,西北逐渐缺水少雨,土地干旱后,植被逐渐稀少,这样又加剧了树木资源的稀缺,当后世对树木的砍伐越加严重时,植被的破坏也就不可阻挡。

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这两个情况的出现,势必会加剧西北地区的水土流失,千年的水土流失,最终促使西北高原变成现在的荒凉地界。

不管是西域还是西北,因气候剧变和植被稀疏造成的水土流失,一直都是百姓的威胁,这种威胁,集中表现为水的稀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