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靖明 > 靖明 第244节

靖明 第244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过去,皇帝有时候固然能有许多妙语让他感觉犹如醍醐灌顶,但始终是不如王守仁讲得这么通透,讲得让他更容易理解。

这原因很简单,儒学之内本就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学术语言”体系。

朱厚熜的用语总是更跳脱或者更粗俗浅显,对于学术大佬们来说其实不太友好:不够精确,不够让人联想到更多前人的言论而思考更多。

但王守仁是专家。

实践学要能够称之为“学”,是必须从世界观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的:世界的本质如何,世界变化的规律如何,人的思维与世界存在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方法如何。

朱厚熜虽然嘴上能说,但让他自己能很轻松地引经据典、用现在的学问大家们习惯的逻辑和词句去表述,那也没戏。

而丁忧的王守仁,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孔子祀典还只是一种态度和象征意义上的争辩,这实践学与辩证法,那是对如今身为官学的理学甚至是儒学的正面挑战!

杨廷和已经拿到了一套,看到第三卷 了。

“父亲,歇一歇吧。”

其实,从上古到现在,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提出“哲学”这一学科范畴,但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包括宗教,其实都回避不了对世界观的阐述。

这个时候,学问也没做很明确的具体分类。诸多学问中,也只有算学、天文历法、医学等等从上古浑然一体的学问当中独立出去。哲学的研究内容,也就主要围绕本体和认知来展开。

理学与心学之别,也就是这些方面的观点有些差异。

现在王守仁再上一层楼,不再拘泥于心学或者单纯理学的框架。

这固然有王守仁悟性非常人可比的原因,但在杨廷和看来,朱厚熜那“偶有所得”的一些说法,也实在过于发人深省了一些。

四个儿子当中,杨慎在广东,杨惇去做了巡水御史,三儿子杨桓已经放弃再考、得荫中书舍人,四儿子杨枕中举已经八年,他还想再试一试。

看儿子端来了一杯茶,杨廷和先搁下了书,而后问他:“你读到哪里了?”

“儿子刚读到第二卷 的开头。王督台剖解物之理与人之理,看来已经不再坚持以往心即性之说。”

杨廷和点了点头,惆怅地说道:“王伯安一生颇多坎坷,心志之坚远非常人可比。悟得致良知之法后,更是已近浑然天成。能令王伯安能再有心得、更易学问坚持,这实践学确实奥妙无穷……”

他在学问的悟性上向王守仁低头了,这是没办法的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