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石冬也不知道老太太具体怎么想的,她只是笃定了老太太最后是会同意的。老太太看着有些一板一眼的,但是石冬知道老太太的心最是柔软,对新的事物接受也快思想极其开明。</p><p>毕竟自己说上镇上卖鱼的时候,虽然老太太觉着自己也不是那么靠谱,但还是给自己了足够的信任并没有强硬的拒绝自己。而且在自己在福临酒楼的时候,老太太也完全把决策权交给了自己,不干涉自己与吴掌柜的交谈,任由自己发挥。老太太都只是在幕后,默默的支持自己。</p><p>卖冰糖葫芦的大婶眉开眼笑,她这一下就卖出了十五文。</p><p>得亏这老太太也不是很抠搜,其实她刚刚劝老太太的时候说的话中掺有水分,她也只是为了自己能多卖上点钱。毕竟刚刚她也以为自己的买卖会就这么泡汤,主要是老太太和这姑娘穿的不大好,看起来也不像能拿出这么多钱来买零嘴的家庭。</p><p>就像她一样,她如果有这钱宁愿割上一斤的肉给家里改善改善一下伙食。虽然这婆孙买了自己糖葫芦,但是大婶只觉着这老太太也太惯着家中的孩子罢了。</p><p>石冬接过大婶用油纸包好的糖葫芦,提在了手上,高高兴兴的和老太太去卖粮油的地方了。</p><p>石冬跟着老太太到了镇上最大的粮油铺,这铺子的老板姓张,人人都会对他称上一声粮油张。石冬奶奶在来的路上就告诉石冬:这张老板呀,是镇上最良心的老板了。像每年粮食拉扯不够的时候,村里大部分人家里又没有银钱买粗粮的人家,都能依着自己去年在官衙交的粮食字据,来这里先赊上点度过最难熬的这一两月。</p><p>后面丰收时候,再按市价将自己的粮食抵还给张老板便可。所以周围的村民们都将他奉为恩人,也愿意将自己的粮食卖与他。所以这张老板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大,再加上他省去了不少中间赚差价的环节,这卖的粮食这些价格算是镇上最实惠不过了!大家也都更加喜欢来他这里。</p><p>石冬觉着这张老板真是善人有善报,因为他给大家行便利,变相的也给自己增加了客源和货源。如此良性循环,这张老板的生意不也就越来越红火吗?</p><p>当石冬真正看到张老板的时候,觉着这不就是自己以前看电视里面的弥勒佛吗?张老板笑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也能从他的神情中感受到一种豁达。石冬自己说不太明白,反正和吴掌柜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如果说吴掌柜是有勇有谋敢冲敢闯的野心家,这张老板就是豁达随缘的姜太公。</p><p>张老板的店有三个大大的门店,里面主要卖各种谷物粮食,还有一些干货农副产品。像是那些做饭的调味品也单独有一个小房间。里面的东西都按照用途摆放的整整齐齐,最难得的是张老板居然还都在旁用木牌子写上了价格。也算是明码标价了,顾客进门就能自己知道价格不需要很多的小厮来进行看守。</p><p>石冬觉着这张掌柜也算得上是妙人一个,毕竟她刚刚在街上逛了很久,就连福临酒楼都没有想过将自己的饭菜价格贴个告示出来,都是靠自家的小厮将每道菜的价格背出来。这明码标价的法子也算得上是独一家了!</p>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000du.com/b/402_402589/177178/)阅读,如您已在零点看书(www.000du.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www.000du.com/b/402_402589/177178/)阅读,如您已在零点看书(www.000du.com),请关闭浏览器广告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