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霸王孙策 > 104、铜矿和铸钱

104、铜矿和铸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此后,钱币的铸造逐步下降,多不足3克,但仍沿用建武钱范。

自桓帝时期开始,五铢钱的质量开始迅速下降。字迹浅而不显,笔划粗,肉面多瘢疵,重在2.5g左右。

而灵帝建宁后最为盛行的,剪轮五铢更是极为恶劣。钱的外廓被剪去,只剩下内圈,有些钱文各剩半个字。

此后、挺环五铢、四出五铢、董卓小钱,均粗劣不堪。

如今的问题是,孙策该使用哪种钱范来铸钱。

有了产量不低的铜矿,想要将铜矿转化为可以实际的财富,就要铸钱。

光武帝建武初年,官府下达了禁止私铸铜钱的禁令,东汉时期的文献中基本也上不见有关于私铸货币的记载。建武十六年,东汉朝廷恢复铸行五铢钱,一直到今天,百姓之中通用的也是传承了数百年的五铢钱、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坏五铢钱,更铸小钱”。

然而,董卓的这道命令,实际上对于天下的影响并不大,主要影响的是洛阳一代。其时天下已乱,在董卓的控制范围之外,已经没有多少人听从其命令了。

值得注意的是,东汉时期的货币铸造,中央只是作宏观调控,具体的铸造是由地方郡县来实施的。

因此,如今孙策自己铸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没有任何难度。

出于本心,孙策当然希望用建武钱范来铸钱,并希望铜钱的标准达到建武五铢。

可是,孙策治下十郡之中,各种劣币仍在一同流通。

当然,最好的钱依旧是建武五铢,其次是明帝、章帝、和帝等时期所铸五铢,再次则是桓灵五铢,至于董卓小钱根本无人使用。

一来,铜矿的产量足够多,豫章的铜矿加上铜陵的铜矿,完全能够满足孙策治下的钱币需求。

二来,由于东汉时期,地方郡县自行铸造钱币,因此钱范的问题也不需要考虑。

当然,问题也是有的。

自桓灵以来,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五铢钱制造粗劣。

建武五铢钱,也就是光武帝时期铸造的钱币,钱径2.6公分左右,重量约为3克,铜略带红色,铸造精致,铵面平整,都有外廓,钱文清晰,笔画较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