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微官 > 第十六章 木石前盟可曾忘

第十六章 木石前盟可曾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枉担了虚名的晴雯,孤苦无依的香菱,一生寂寞薨逝的元春,受虐而死的迎春,孤身远嫁的探春,勘破红尘的惜春,焚诗泣血的黛玉,虚凰假凤的宝钗,一卷破席的凤姐,百鸟散去、人去楼空的宁荣府,红楼梦已近尾声,漫天纸屑作雪飘飘而下,宝钗跪哭在地,绝望地看着宝玉吟唱着“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珠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心灰意懒消失在舞台上。又是最初开场的女声清唱,大幕随着渐渐落下,当遮蔽了整个舞台,一声锣响,舞台沉寂,近两个时辰的红楼大戏结束了。

而此时,满江女声皆带泣,吴越男儿尽是痴,汤江两岸竟是一片哭声,没有一人愿意红楼梦醒,没有一船愿意顺水归去,感叹着,回忆着,品味着,不舍着,痴迷着,沉醉着,怜悯着,惆怅着,落寞着,忧伤着,唯有静静的汤江水,西去不回头。

良久,当鼓荡的情绪终于回落,众人都从梦幻回到人间,突然大幕再次徐徐升起,只见一众优伶歌姬整齐排立,一齐蹲身行礼致谢,江中观众全都鼓掌叫好。

忽然听见一人高叫沈东海,大家一愣,马上轰然跟从,一齐热情高喊:“沈东海!沈东海!沈东海!”

在万众齐呼声中,许多丫鬟琴娘抬着一箱箱书籍摆在舞台上,一会儿就垒满了舞台一角,沈重随后翩翩而出,对大家躬身致谢,又指着那些书高声念道:“东海著书断炊香,红楼至情笔墨扬。愿君从此载梦去,留得金玉做黄粱。”

宽广高大的舞台背景,或是单一或是几种甚至是上百种乐器和鸣,一人或是几十人的清唱或是伴唱,众多的角色和演员,多种多样的服装道具,生活化的口语对白,彻底打翻了小舞台上两把二胡三面锣,三四个优伶一台戏的可怜模式,完胜了明朝戏曲。

再加上每一次启幕落幕、人物出场下场、服装更换、背景音乐和情节专曲起止,舞台背景道具转换等各个方面的无懈配合,当然还有红楼梦那一幕幕经典的剧情带来的爱恨缠绵和人生百态,瞬间就俘获了人心,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吴家温家女眷一齐观看,那吴夫人和三个女儿眼睛都是红红的,已是不知哭了几次,芳晴更是抽噎地浑身发抖。吴夫人和芳婷芳华都是死死盯着舞台,眼睛一眨不眨,哪有精力管她。

等到大观园雪中争联作诗,才都一齐笑了,吴夫人点头赞道:“还是黛玉、湘云和宝琴的才情高,听听这诗真是好得不得了,最最难得是急才,容不得多想。”

芳华瞧着温老太太得意点头,就凑趣笑道:“哪里是她们急才,是作者大才才是。”

众人听得沈东海这书卖得雅趣,不由都是大笑,竟是纷纷捧场而不怪罪,再加上贪恋这红楼梦精彩,一时各船都派人上前购买,也不怨价高,不一会儿就瓜分了个干净。

沈重心中高兴,一遍遍施礼答谢。却听到仍有人未能买到,便笑着说道:“切勿着急,就是这戏未看够也无须遗憾。新书早已印成发往各个府县,慈芸苑也将连续一月反复演出,必让诸位满意。如今看了半日的,想必东海也赚尽了大家的眼泪,何不暂归休息,恢复恢复眼目。而且因戏曲方式所限,未能一一依书中故事演绎完全,等通篇读完此书,再看这红楼大戏,更是一番情趣。”

众人听了,又是放心,又是急切,纷纷告别调转船头,各归四方抢购书籍去了,不一会儿就只剩下吴家和温家的船舶。

大家听了不由一齐大笑,点头称是。吴夫人见温家提到沈重,再没有了芥蒂,便对温夫人说道:“老太太的福气让人羡慕,这故事好看,那诗词也好,尤其是那几支曲子,真是钻进你心里去,这孩子的才华真是让人惊叹,仿佛天下的灵气都归了他一人身上,日后必是光耀门楣,史书留名的。老太太,可先说好了,我可预订了。”

温子怡温子言听了都是瞅着吴家三女呵呵直笑,笑得三女脸一红,扭头看戏,不敢接话。吴夫人见女儿害羞得样子,暗自后悔失言,忙岔开话题,继续观看。

在时而独唱时而合唱的《葬花吟》烘托下,那黛玉肩背锄头园中埋了用锦囊包裹的落花,望着埋了残花的香冢,感怀身世,伤春悲秋,泣不成声,宝玉在她身后看得痴了。忽然背景顶部纷纷落下无数花雨,而此时曲子正唱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当最后一句即将唱完,大幕徐徐落下,当余音已断,大幕已是到底,红楼大剧的第一场已是结束。

当一切归于沉寂,无人愿意出声走动,全都静静期盼着第二场的开始。

大幕终于又是徐徐升起,只见宝钗走到潇湘馆,却见黛玉窗下落泪,刚要进去,音乐响起,一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转化成黛玉自语,宝钗未敢再进,便停下静听,随着《秋窗风雨夕》一曲的如泣如诉,红楼第二场开始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