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凤穿残汉 > 第一百零三节 会猎于吴

第一百零三节 会猎于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周瑜热诚的介绍下,少年郎君长袖一振向面前的孙策拱手作揖道,"吴郡陆逊见过吴侯."

陆逊,子伯言,吴郡吴县人士.其祖陆纡官至城门校尉,其父陆骏任九江都尉.吴郡陆家世代为江东大族.对于陆逊的出身孙策早已耳熟能详.真正让他在意的是陆逊对孙氏的看法,或者更为准确点来说是陆氏一门对他孙策的态度.须知陆逊十岁丧父,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读书.后来陆康因得罪袁术,遂被袁术唆使孙策攻陷庐江.一个多月后,失去治地的陆康病死异乡.曾经显赫一时的吴郡陆家竟仅剩下了十二岁的陆逊独撑门楣.诚然当年孙策攻打庐江乃是身不由己,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确实是差点毁掉陆家的凶手.

想到这里孙策饶有兴致地打量了一番陆逊,跟着发问道,"曹孟德即将挥师攻吴,郎君以为孤胜算几何?"

陆逊直起身不假思索地答道,.[,!]"江东夏秋起东风,此天时也.北兵不善行船,此地利也.吴侯得江东大族厚望……"

"得江东大族厚望?策何时得过江东大族厚望?"孙策失声一笑打断了侃侃而谈的陆逊.

无奈之下刘晔只得打起精神再一次反驳道,"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孙伯符情同手足.孙伯符便是不纳张子布之谏,又岂会不听周公瑾之言?"

相较孤军奋战的刘晔,此刻在的荆州籍文武却是堪称同仇敌忾.话说自打刘琮向献出荆州后,原先刘表帐下的群臣要么像蔡瑁那般随刘琮北上东莱.要么像蒯良,蒯越兄弟那般被曹操推荐入京为官.剩余的大多数人则留在荆州成为了曹操的马前卒.所以在邓羲等人看来自己要想在曹营出人头地博得曹丞相的赏识.就必须取得骄人的战功,并且这战功还不能被曹操身边的嫡系抢去功劳.好在荆州籍的文武还真握有一项曹营欠缺的技能,那便是水师.正所谓南船北马.曹操要打水战就必需仰仗荆州水师.而眼下也唯有伐吴才用得着大规模出动水师.这便使得荆州籍的文武官僚都不约而同地对伐吴异常地上心.

这会儿眼瞅着邓羲和裴潜都说不过刘晔,统领荆州水师的长水校尉张允猛地拍案而起大声向曹操请战道,"以荆州水师之威何惧曲曲孙郎,周郎!丞相若不弃,末将愿率水师东进讨伐东吴!"

曹操之前一直都只是端坐高堂冷眼旁观刘晔与邓羲等人争执.直到此刻张允主动请缨.曹操的眼中方才有了一丝悸动.其实孙策之前爱理不理的态度早就耗尽了曹操的耐性.而眼前这封充满挑衅意味的战书更是令其怒火中烧.所以不管刘晔和邓羲等人如何争论,曹操从一开始就已然打算给孙策来一场狠狠的教训.以便让那狂妄的小儿认清自个儿的斤两.不过在此之前曹操还需要解决一个让他感到颇为棘手的问题.于是下一刻他手抚长须微微沉吟了一声问道,"北兵不善行舟,卿将如何运兵?"

其实荆州水师本是由蔡瑁一手打造.可曹操出于忌惮蔡瑁与蔡吉的远亲关系,在将蔡瑁打发去东莱之后.便将水师转交给张允统领.张允乃是刘表的外甥,此人虽参与过几次水战,但论指挥水师的经验却远不及蔡瑁.好在曹操的问题并没有难倒张允.心中早有腹稿的他一个抱拳作答道."回丞相,只需将船舰首尾相接.如此这般兵马在船舰之上便可如履平地."

哪曾想陆逊扬起头,平视着孙策如猛虎般锐利的眼神,自顾自地继续分析道,"曹孟德戮王妃诛帝党,早已人神共愤.吴侯能容江东大族共治江东,此便是人和."

陆逊一席话语可谓道破了江东名门世家的心思与立场.莫看孙策在平定江东时大开杀戒,杀了不少英雄豪杰和名门世族,结怨甚广.但孙家要想统治江东就必须仰仗当地名门世族的支撑.反观曹操不仅出身比孙策高,身份比孙策尊贵,还手握汉天子这杆大旗,根本无需在乎江东本地世族的想法.而一想到曹操治下河北豪强宗党的下场,江东所谓的名门世家那更是个个顿觉脖子发凉.事实上不仅是江东世家,荆州,青州,徐州,冀州,幽州各地世家也心存着同样的想法,所以他们才会支持刘备,蔡吉等诸侯割据一方.

孙策盯着陆逊又端详了半晌,旋即扭头冲着周瑜像个得到心爱玩具的孩子似地朗声笑道,"伯符,策又得一员股肱也!"(未完待续)

曹操听罢张允所言眼前顿时为之一亮,连连抚掌大笑,"妙哉!妙哉!有卿相助,孤便遂孙氏小儿之愿,与其会猎于吴!"

张允,邓羲等人得了曹操东征的许诺,纷纷摩拳擦掌指天发誓要为曹丞相夺下东吴.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张允等人也确实没有光说不练.一时间襄阳城外那真是帆影重重,杀声阵阵,好不热闹.而此大的动静自然也瞒不了那些个无孔不入的细作.

"伯符,曹孟德已聚十万水师于汉水之上,不日便会东进攻吴."鄱阳湖畔周瑜为孙策带来了曹军的最新动向.

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孙策却像是一早便知会有这等结局似的只是朝周瑜默契地点了点头,跟着便将目光投向了站在周瑜身后的少年身上.少年看着约莫只有十七八岁的样子,有着修长的身形,娟秀的脸庞,以及与年龄极为不相符的沉稳举止.孙策却知眼前这位少年郎君刚满二十,并且其早在十二岁之时便以一己之力支撑门户.可饶是如此孙策还是明知故问地扭头向周瑜问道,"公瑾,这位郎君是?"

"伯符,这位便是余先前提过的吴郡名士陆伯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