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烈 > 第十三章 稳定的安西大都护

第十三章 稳定的安西大都护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而此时在潼关却产生了一场争辩,带天子监军的太监王风赐正在对李嗣业发话:“李将军,我奉旨监军,今潼关有大军二十万,为何不出关与安禄山贼子决战,一战而定叛逆,却只是守住潼关,难道要坐视安禄山将其余大唐土地全部占据?”

李嗣业说道:“守潼关是为了牵制住安禄山,潼关乃长安最后屏障,绝不能有失,安禄山军力远超我军,我们二十万人能够牵制住安禄山三十万人就是胜利,何况我们战兵只有十万左右,那里有二十万?出潼关和安禄山浪战简直是白痴才会出的主意。”

李嗣业说完也不理会气得脸色铁青的王风赐转身就离开了,王风赐看着离开的李嗣业狠狠的说道:“好好….好,李嗣业,你敢叫某家没脸,某家就要你没命。”

第十三章稳定的安西大都护

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

李佐国苦笑道:“这就是我担心的,皇帝哪怕是丢了长安,丢了国家,在他的心中恐怕都是认为这只是自己的家事,但是不管什么情况下面的大臣都要听他的,不停恐怕就有杀身之祸,父亲带兵守潼关,安禄山正是兵锋正锐的时候,肯定会先稳守潼关,同时牵制住安禄山大军,使其不能够进一步发展,然后待河北郭子仪和李光弼领军与史思明决出胜负,这时最稳妥的方法,不过我在长安见过玄宗,以玄宗的性格估计会令父亲马上反攻,与安禄山决一死战,向赶快平定叛乱,这也是我最担心的。”

阿丽儿歪着头说道:“难道皇帝就不想想,要是他敢动公公,安西也会反了吗?安西还有你在啊,何况公公身边跟随的全是多年的老将了,士兵也是安西精兵,皇帝恐怕也会考虑不要激起兵变的。”

李佐国眉头烁舒展开了,是啊,就算唐玄宗再没脑子,父亲带领的军队可不是关中军队,是安西军,还有安西有自己在,可不是封常清那种无根浮萍一般的主将,李佐国心落了下来,脸色也晴开了,阿丽儿看见李佐国高兴起来兴奋得跟什么似的,就一路上唧唧嚓嚓的说起李佐国儿子李仲扬的趣事,说现在小家伙已经不是成天睡觉了,会抓东西还会在炕上爬几步。

李佐国听着心中温馨,到了院中就和阿丽儿直接去了小云房中,小环也在,于是李佐国就吩咐今晚晚饭在小云这边吃,一家人终于吃了一顿安稳的晚餐,李佐国此时才知道自己是这个家中的顶梁柱了,任何事情要是自己沉不住气,那么家人都会着急。

此后李佐国恢复了从容,上下将官见到了李佐国的从容,整个安西在李嗣业出兵李佐国焦躁的时间中笼罩的一层惶急慢慢的恢复了,随着秋收慢慢的进入尾声,一车车的粮食收入库中,整个安西都安定了,一种富足喜悦的气氛传开。

http:

这又是一个丰收年,各项粮食都丰收,加上贸易和周边各国的保护费,没错,就是保护费,不管是吐火罗还是周边的一些国家部族都要交一定的财物给安西大都护,这是保证安西大都护不会对他们用兵的保护费,当然,他们国内出现了起义或者两国之间交战的时候安西是不会管的。

这些收入一一收入库中,李佐国底气足了,手中有粮心不慌啊,安禄山的大军进展不大,因为李嗣业稳健异常,稳守潼关之时还不忘出兵骚扰,安禄山无奈,只得长期在潼关驻军,这种损耗令安禄山非常恼火。

因为安禄山的这次反叛,战火燃烧了东边北边的总共六镇节度,百姓因为战火离开家园,特别是还有唐军抵抗的河北,而当时河北正是北方产粮的一个大地区,耽误了秋收的叛军如何来维持军事行动的军粮供给呢?

胡人出身的安禄山就脑子一热开始在洛阳和占领的大唐土地上开始收取所谓的税收了,此税不但高,而且是连财带物,基本上就是一个叫你交出财物粮食的抢劫内容,不交出来的抄家斩首,交出来则是破家的结局。

洛阳大户本来以为就算是叛军也是需要这些有一定实力和人才的大户的,结果安禄山却根本没有什么犹豫就开始搜刮起来,在安禄山的大军面前任何大户或者官宦人家都成了笑话,安禄山半个秋天就抢得盘满钵满,结果造成了叛乱以来最大的一波逃荒潮,失去过冬粮食的洛阳地区百姓往南逃去,而安禄山收集到了粮草,同时抢来的财物犒赏三军之后一只偏师打入了河南。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