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人生1984 > 第544章 不共戴天【求月票】

第544章 不共戴天【求月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要在国内搞好机床产业,难度不比搞芯片容易。

放到90年代来说的话,机床比芯片更难。

机床和芯片一样,都是十分重要的产业,并且在国防以及安全领域,机床甚至比芯片还要重要。

我国机床研制的难度不低于芯片制造,不变等死,变则找死。沈机就是如此,研发多年还是2轴3轴的水平,5轴依然还是德日垄断。

机床行业的问题首先是技术的积累,其次它是传统型行业,投入大,相对来说利润回报慢,这就造成后面的人材报酬不高。这些原因互相作用形成恶性循环,能进入机床数控机械行业的人才,无疑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自身才能得不到相应回报,还那么艰辛,有几个人撑得下去?

1952年,美帝已经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我国在老大哥的援助下打造了一批国营机床企业,被称为业界的十八罗汉,奠定了我国机床制造业乃至工业的基础。

1988年,我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成立,同时国营机床企业不断整合,使我国机床行业在技术水平、运作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机床工业,已经全面进入数控机床时代,我国数控技术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中西差距明显拉大。

李云海认真研究过国内的机床产业,并做了总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缺点:

市场上,高端失守、低端混战。全球TOP10数控机床企业排名,我国的企业无一上榜,世界机床业由德、日、美三国所占据。

四海集团现在还没有涉足机床行业,不过已经在布局。

一个产业,要在国内从头开始研制,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如果能曲线救国也是好事。

李云海已经通过香江分公司,和德国的通快公司合作,通快公司在数控机床领域颇有名声,如果能成功的控股这家企业,那么四海集团就能掌握全球先进的机床技术。

制造上,组装为主、原创为辅。比如,以东洋发那科和德国西门子为首的国外数控系统几乎垄断了高端机床市场。

第三,性能上,精度不高、可靠性不强。比如,国外机床可以长时间不停机工作,而国产机床很少能做到,如异响、振动等小问题就会层出不穷。不管是哪种差距,都体现着我国机床的整体质量水平,而这些差距与机床的工业三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基础工业有三基:装备、材料、工艺,缺一不可。

李云海想在国内发展机床产业,就要从三基入手。

四海集团进口国外的产品,可以解决一时之渴,却无法改变最终的格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