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游戏三国之英雄传说 > 第九百三十八章 沃沮归附新开两郡

第九百三十八章 沃沮归附新开两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双方初步的协商之后,战事暂时的停了下来,沃沮人自然不敢南下,而太史慈也不回去,而是在图们江口的位置扎下营地,建立简易的港口,从海上获得补给,另一方面,太史慈的营地也变成了商人们的中转地。没等沃沮人的代表们参观完回来,大汉的商人们就已经用精美的商品征服了沃沮人的心。

九月,图门江地区已经开始下小雪了,去幽州内地转了一大圈的沃沮人代表终于回来了,回到聚居地之后,沃沮人二话不说,请太史慈代为上表大汉朝廷。请求内附大汉。

于是,不几天的功夫,天子的行文就到了,接受沃沮内附。将沃沮人旧地命名为长白郡,任命崔琰为长白郡首任太守,太史慈为都尉,并封了不少的世袭亭侯给沃沮部族的各个首领。

太史慈在图门江中游建城,就叫图门城,冬季即将到来,方志文迅速的率军北上,同时命令周泰运送大批物资北上,并尽快建立稳定的商业航线。

而太史慈和新投靠的将领头领则按照方志文的要求,将散居的部族人口赶在大雪到来之前,尽量的向图门、清津、长白津三城聚集,一来可以加快这些城市的建设,二来也可以避免雪灾造成的损失,要知道以往每到冬季,都会有不少的沃沮人冻饿而死,因此,方志文的这个建议获得了沃沮人,现在应该叫做长白郡人的热烈支持。

清津一战,彻底的打垮了沃沮人的反抗之心,沃沮人的文化本来就落后,越是落后的文化越是相信鬼神之说,汉人的妖术让沃沮人心胆俱丧,于是恐惧主导了沃沮人的情绪,从清津城下疯狂逃跑的将近七八万骑兵,他们逃回了自己的部族,也将恐惧带了回来。

至于那些步兵,一个也没有逃掉,都被抓了俘虏,事实上他们的脚都吓软了,怎么逃?加上一些逃散的骑兵,方志文这一战抓了将近九万俘虏,大大的充实了清津城的人口。

战斗结束,方志文一边忙着整顿和建设清津城,一边在俘虏中寻找了几个曾经的沃沮贵族,让他们与太史慈一起,向图门江中游的沃沮人聚居地前进,前去说服沃沮人投降,能不杀人的达成目的,方志文也不愿意多杀人。

沃沮人的内部其实也分成了两派意见,一派赞成学习高句丽,内附大汉,这一派的根据很踏实,那就是昔日的宗主国都内附了,作为附属国自然应该内附。

另一派则赞成撤离,远离方志文这个黑魔,理由则是汉军太邪恶了!

而一些原本的沃沮贵族,则趁着冬季无事,纷纷跟随商队返回辽东,去见识内地的繁华,享受传说中的锦衣玉食了。

投降就不必说了,只说说撤退的一方的想法,首先,向北越过长白上躲避是不可能了,因为那边的高句丽,已经变成了大汉的高丽郡国了。向南是大海,于是只能向东,那是肃慎人的地盘了,而且越往东,气候越是恶劣,并不适合耕作。

沃沮人是夫余人的一个分支。原本是游牧渔猎为生,到了相对温暖的南方之后,开始逐渐的从汉族那边学习了耕种技术,于是他们的生存能力得到了提高,人口也快速增长,但是他们对抗严苛自然环境的信心却在下降,让他们重新退会渔猎游牧状态,确实是比较难的。

尽管向东去环境更恶劣的地方,并且还要跟肃慎人争夺生存空间这个现实很残酷,但是相比去面对可怕的汉人。还是有很多沃沮人宁愿选择这条路。

不过,还没等这些部族的首领们争执出一个所以然来,太史慈的骑兵已经到了他们的家门口了,幸好,太史慈首先是来谈判的,其次才是来战斗。

有了沃沮人贵族的现身说法,原本对汉军极度恐惧的沃沮人终于恢复了一些理智,太史慈也与这些人的代表接触了一下,亲口承诺暂时不发动进攻。而是让这些沃沮贵族的代表去高句丽,去辽东甚至密云。然后再决定是否内附大汉。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