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三国公孙康 > 第十章 流民来了、盐田

第十章 流民来了、盐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盐田法”这是一种古老的而至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使用该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就是挖一些深池子。

阳仪的工作卓有成效,二个月时间,招收了5000多名流民。第一批流民早已经下船,先安置在南长山岛。需要说明的是:阳仪已经被张辽任命为东莱郡的郡氶。负责整个东莱郡的民政和刑法。

本来郡氶是应该由朝廷任命的,但现在是非常时期,连董卓都出不了虎牢关。各地的郡守、州牧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地方军阀割据势力。

把流民放入军营,洗澡,换衣,检查身体,隔离七天观察期。一整套的程序。南长山岛已经总结出了:流民安置标准细则。公孙康赶到长山岛的时候,神医安道全正带着医护班给流民检查身体。

每天统一发放粮食,统一安排工作。伐木建房、平整土地、开垦荒地,已经种上了一波夏麦。

太史慈一路跟随着他,负责介绍流民安置情况。前段时间,岛上粮食有点不够吃,太史慈组织士兵和流民在长山岛附近捕鱼。所获很多,已经足以供应岛上居民生活。

“如果结大网捕鱼。每网可得数百斤鱼,每日可得万斤鱼。”太史慈这样说。

公孙康是相信这一点的。这个时代,海洋还没有开发,大海里面的鱼自由自在的生长,没有人去捕捉他们。就像后世,北大荒刚刚开发时,就有“棒打狍子瓢舀鱼”的说法。

仔细想想,宣传“棒打狍子瓢舀鱼”,也是后世高人提出来的办法。简单朴实,一听就知道北大荒有多么富饶,可以大量吸收无知的百姓去边疆不毛之地参与建设。公孙康觉得这个办法好,准备回头就给阳仪和张辽写一封信,让他们用这个口号招收青州的流民去辽东。

“结大网捕鱼是个解决流民食物的好办法,应该在辽东大力推广。”公孙康说:“吃不完的鱼可以用盐腌起来晒成鱼干,我这次来就是指导盐田的建立,还请子义组织人手挖出盐田。”

晒盐的方法,西汉时期就有。到了东汉末年,莫名其妙的就失传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