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三国公孙康 > 第二十四章 中药材的传说

第二十四章 中药材的传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天,邻村有家财主,财主的儿子也得了出血病,眼看就快死了,听说了有种草可以治这种病,便到弟弟家寻医问药。弟弟听说后,就把种在自家园子里的那棵草药挖出来,给财主的儿子煎汤喝了,几剂之后,不但没治好病,人还死了。财主像疯了一样,告到县官那里,弟弟被抓了起来。

哥哥得知后,急忙前去申诉,告诉县官,这并不是弟弟的过错,弟弟给财主儿子用的确实是止血草药熬的汤,只不过这种草药才生长了一年,还没有药性,要长到三到七年时药力才最强。

这件事在十里八乡传开了,人们便知道了这种草药的采挖时间。后来,人们就给这种草药起名叫三七,意思是生长三至七年的药效最佳。

传说三

古时候,一个叫张二的青年,患了一种疾病,口鼻出血不止,虽经多方医治仍无效果。一天,一位姓田的医生路过,他取出一种草药的根,研磨成粉给张二吞下,不大功夫,血竟然止住了。张二一家非常感激,并要求医生留下这种神奇草药的种子。一年后,张二家的草药长得非常茂盛。恰巧,知府大人的独生女患了出血症,多方治疗不见好转,无奈只好贴出告示:能治好女儿病者,招其为婿。张二闻知后带上自种的草药,二话没说,拿出草药研成末给小姐服下。谁知不到一个时辰,小姐竟死了。知府大怒,命人将张二捆起严刑拷打,他被逼讲出实情。知府大人即令捉拿了田医生,并将其定为“谋害杀人”罪。临刑之日,田医生万般无奈,只好向亲知府大人解释说:“此草药对各种血症都有疗效,但须长到三至七年才有效。张二所用之药,仅长满一年,本无药性,当然救不了小姐。”说罢,他从差役手中要过利刀,在自己大腿上划一刀,鲜血直流,他从自己的药袋中取出药粉,内服外敷,即刻便血止痂结,在场的人惊讶不已,知府大人后悔不已,只好放了田医生。人们为了记住这一惨痛教训,就把这种药定为“三七”,表示必须生长到~7年才有用。因为此药为田医生所传,故在我国的一些地方,三七也被称作“田七”。

三七、板蓝根、柴胡、杜仲、云南白药、仙鹤草。

三七也叫金不换,我们平时也叫田七。三七为五加科植物的根茎,由于止血定痛作用神效,故有“止血金不换之称”。三七入药较晚,距今400余年,《本草纲目》、《彝医杂病方》、《贤博方》均有记载。

《贤博方》叙述:“广西东兰、那地、南丹三州蛮硐中山谷之间,生一种金枪药,名三七,状似土白术,味甘如参而厚,草本生者,谁重伤流血处量疮附之。一二宿即痂脱如故,又可治疗吐血诸病。”我国用三七最早,也是三七的故乡。

三七的传说故事

传说一

板蓝根的前世今生

东海龙王和南海龙王在从天宫返回龙宫的路上,看见人间尸横遍野。经打听,原来是瘟疫流行造成的。如果不控制,便会蔓延到海里,两位龙王着急了,连忙商量对策,并派南海龙王的儿子青金龙和东海龙王的孙子紫银龙到人间祛除瘟疫。

传说,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子来到人间,教人们种植。有一天,仙子正在地里劳作,突然一只大黑熊朝她扑来,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叫卡相的苗族青年,一箭射死了这只黑熊。卡相家里很穷,妈妈患病多年,无钱医治。

仙子为报救命之恩,便对卡相说:“后山坡有一种草药,叶像我的长裙,枝似我的腰带,可以治疗阿妈的病。”卡相按其指点,果真找到了这种草药,老妈吃了几次,病真的好了。后来卡相又用这种草药治好了不少乡亲们的疾病。

乡亲为表示感谢,纷纷来到卡相家道谢,并问这是什么药?仙子笑盈盈地说:“大家拿一株数数看,枝有几枝,叶有几片?”经大家一数,枝有三枝,叶有七片,一个聪明的姑娘立即叫了起来“三七”。从此,这种药材以“三七”的名称流传开来。

传说二

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哥哥每天行医看病且种植药材,弟弟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有一天,弟弟突然得了急症,七窍出血。哥哥得知后,急忙刨了一棵草药煎汤给弟弟服下。弟弟连服几剂后,霍然痊愈。他问哥哥用的什么药,哥哥告诉它是祖传的止血草药。后来他向哥哥要了一些草药小苗栽在自家园子里,第二年,这棵草药已长得枝繁叶茂。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