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逐鹿大明:家父孙传庭 > 第四十三章 威震榆林

第四十三章 威震榆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年赵大每每征战,都喜欢穿着装饰华丽的铠甲,副将提醒他说,老赵你要低调,小小对方弓箭手集火。

所以,孙世瑞的前世,才有从“胜利走向胜利”,“小赢中赢大赢赢麻了”之类的说法。因为它们一旦不赢,士气就低落,人心就涣散,队伍就不好带了。

这也是他左良玉能败十次八次,而孙传庭只能败一次的道理。

多说一句,若不是左良玉后来在“清君侧”途中病逝,进入大清后,这位兄弟的“功绩”,很可能会超越吴三桂、尚可喜,高低得封他一个楚王。

~~~~~

孙世瑞单骑入敌营前,带着张二虎在潼关招摇过市,在上万守军面前造足了势。

孙世瑞心里很清楚,他只有今晚这一次机会。

一次做樊哙的机会,一次改变历史的机会。

做不了樊哙,就会死得很快。

固守潼关当然没什么风险,足以继续苟延残喘。

不过,两家一交兵,见了血,榆林兵便要和贺家军不死不休,穿越者想整合各部势力,几乎是不可能了。

为的就是让小兵们都看到,苏千户不仅有个好爹,而且还有副好身手。

这千户他靠得住,打仗时候,他真上。

以后跟着这样的将官混,不愁没有军功。

可以想象,当孙世瑞带着属于潼关的和平,安然返回时,将会在潼关造成怎样的轰动!

以上操作,参考的是装叉大师赵匡胤(注1)。

所谓富贵险中求,想要立足陕西,想要获得与明清顺三方鼎立的机会,就得以身犯险,就得和这帮军头打成一片。

历史上孙传庭之所以败亡,并非李自成多么骁勇,也不是孙传庭本人谋略不足,只因像他这样的文官督师,缺乏从下而上的支持。

明末清初之际,高杰能活,李成栋能活,而熊廷弼孙传庭就活不成。

权力的来源,从来都是从下而上,靠的是底层士卒的拥护支持,而非皇帝的一纸诏令,何况这皇帝的诏令已经不怎么通行。

士气就是不停打胜仗,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