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这个大唐不正常啊! > 第三百一十四章:再见阿史那耶勾

第三百一十四章:再见阿史那耶勾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只是摊子铺的太大了,当年得到的那些财富也消耗的差不多。

邹浩然原本计划在收拾掉周边的那些小国之后就开启对西突厥的进攻计划,但是李承乾和马周等人担心大唐的国力顶不住,而且他们不愿意再去发行战争债权,所以想暂时放缓脚步,过两年再解决西突厥。

面对这样的情况,邹浩然也不是非得和所有人对着干的性子,不过让他放缓解决西突厥的脚步可以,但是他不能让大唐沉浸在歌舞升平的享乐之中。

居安思危不能忘。

没有外部压力的大唐会很快走上内耗的道路,这是他不想看到的。

从泰和6年开始,大唐的军队开始换装无烟火药枪械,速射武器普及开来。

以前限制兵器技术发展的发射药、精密机械加工、重型机械加工生产等问题得到解决,使得大唐军队装备的火炮越来越轻、射程越来越远、口径和威力越来越大。

兵部仗着的到了大量的资金倾斜,甚至给各地部队采购了大批的蒸汽汽车、自行车等装备,来增加部队的机动能力。

邹浩然对大唐的发展情况其实并不满意,武照雪更不满意。

他们经历过后世基建狂魔的时代,在他们看来大唐的基础建设实际上是严重滞后的,远跟不上大唐的战略需求。

大唐还远没有到马放南山的程度,也永远不能产生这样的想法。

所以在朝廷内部都不太赞成进攻西突厥的时候,邹浩然便把目光放到了东边海上的那些倭国人的身上。

倭国这些年基本上已经从被邹浩然打趴下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还靠着本土的硫磺、银矿石等矿产从大唐获得了不少的技术和设备。

倭国使者去年来长安的时候有些飘了,居然提出要对大唐进入倭国市场的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

不过在唐人看来,大唐这些年的发展速度简直难以想象,几乎是在1夜之间从食不果腹变成了富裕强大,新事物不停的出现,让人无所适从这种快速的变化。

当然了,大唐的飞速发展背后是邹浩然牵头的科研中心提供技术,李承乾提供的政策支持,大批的技术人才的涌现等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朝廷近乎不计成本的巨额投入。

没有财力支撑,大唐想要发展起来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

长期的高投入给大唐带来繁荣,也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

自从泰和7年开始,朝廷就1直处在收支面前平衡的状态,每年的国库收入都在快速增加,但开支同样在快速提高着,要不是有前些年从世家豪族身上狠狠的割肉沉淀的财富,大唐朝廷也不敢如此大张旗鼓的搞发展。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