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年代:激荡1977 > 第48章:改开后第一大片

第48章:改开后第一大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然而由于联合合并经营过于庞大,53年之后,上影厂演员无戏可演的问题就日益突出。

譬如当时参演《李时珍》与《秋翁遇仙记》的老演员夏天,在1956年拍摄这两部电影时,竟然只花费了短短9天。

为了解决这一症结,上影厂与1956年之后,开始效仿长影厂的改革模式——由艺术家们自由组合拍摄电影,不再官方分配,并自负盈亏。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女篮五号》、《情长谊深》、《乘风破浪》等影片悉数登上国内舞台。

1957年,上沪电影制片公司正式成立,原制片厂的制片部分实行三厂管理模式,分为众所周知的江南厂、海燕厂与天马厂。

1949年11月的深秋,上沪国营电影制片机构——上沪电影制片厂正式宣告成立。

成立之初的上影厂于1950年拍摄出了建厂后的第一部影片《农家乐》。

或因建厂之初的巨大热情,同年,上影厂共拍摄了8部包括《大地重光》在内的等电影影片。

与此同时,上沪的一些私营电影公司也在产出新影片,譬如文华公司拍摄的《我这一辈子》,《关连长》。

可惜的是,这些私营电影公司的制作影片很快遭受限制,沪内大部分私营电影公司很快进入入不敷出的盈亏模式。

可惜57年之后,风波频起,江南厂与1958年彻底撤销,直至雨幕之初,国内影业陷入寂静,上影厂几乎全面停业。

1973年,海燕厂与天马厂再次合并,并计划拍摄闻名一时的《庐山恋》。

聂子航听闻陈湫草的这番话,心里便已有所猜测。

76年-79年,国内文学面临复苏之态,好本子、好小说几乎不见踪影。

1950年8月,上沪第一家公私合营的电影企业——长三角营业公司成立。

它与后来的昆仑公司合并成为长三角昆仑联合电影制片厂,又与7家私营影业公司合并经营,在1952年组成了具备国营性质的上沪联合电影制片厂。

可以这么说,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上沪就完成了电影行业全国有化的进程。

由于国营合并经营,上影厂的竞争力与拍摄技术远超当时的长影厂与北影厂,建国之初的第一步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便是在该年完成,并且在国际上连连斩获数枚大奖。

五十年代,可谓上影厂的辉煌高峰。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