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网游三国之谁可争锋 > 第六十八章 孰强孰弱

第六十八章 孰强孰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最后,司马懿坚守住了,无情的时间和命运战胜了诸葛亮,当然也许有人说:是司马懿巧妙地利用“无情的时间和命运战胜了诸葛亮”,但不管怎么说,都可以看到,诡诈的司马懿只有与“无情的时间和命运”结盟的条件下,才能战胜诸葛亮。

吴人张炎曾说“诸葛,司马二相”,都是治国之能臣,霸王之闲佐。然后又进一步指出:“蜀国的战士人民,只有魏国的九分之一,诸葛亮却敢于把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司马懿聚中原天下之地,却失擒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

不然的话,又能如何。所以只能感叹:方之司马,不亦优乎!

也有人说:司马懿担心击败诸葛亮后,魏国皇帝会将他“兔死狗烹”。那么请让我们翻一下历史,司马懿在诸葛亮逝世后,几年之间依然备受荣宠,甚至在最关键时刻还是让他率军讨伐辽东反叛,有这么个“鸟尽弓藏”的吗?

直到魏明帝驾崩后,才被政敌曹爽剥夺实权。由此可见,魏明帝在日,根本无兔死狗烹的可能。假假地想一下,以诸葛亮之才,以诸葛亮之雄心,若是换做在魏国,一道出师表,龙骧虎视、兵戈所指、澄清宇内、一统山河也不是不可能的吧。

在对诸葛亮的战争中,“战术大师”司马懿失去了往昔“克日擒孟达”的果断沉着,也没有后来平定辽东的“指挥如意”,以及“赚曹爽夺兵权”时的诡诈权谋;

在诸葛亮面前,他完全发挥失常,似乎难以找到诸葛亮的一丝破绽,也没有想出哪怕一条可以在理论上消灭蜀军的奇谋妙计,司马懿做的一切都变得循规蹈矩、如履薄冰、处处谨慎、波澜不惊。

张郃提出要出奇兵包抄诸葛亮的后路,以善用偷袭著称的司马懿连想都不想就拒绝了;后来不知怎么司马懿又鬼使神差地、不顾一切要张郃追击诸葛亮,却不想却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害死了张郃将军。

因为忍不住诸位将领对他“畏蜀如虎”的讽刺,他终于决定出击了。但事实证明他这一生唯一的一次与诸葛亮的正面交锋在理论乃至于实践上都是错误的,在仓皇丢下三千多具魏军尸首,和八千多件武器装备后,司马懿又退回营中坚守了。

从此之后"坚守不出"取代了“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变成了他司马懿的唯一选择,似乎只有坚守才是王道,主动出击就是灭亡。

所以,对于诸葛亮的这张战争,切不可用平凡的眼光去看待,因为有很多东西都是值得回味的,至少是难以用成功或失败去简单概括的。

PS:新书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一个人单机写,真的很心塞啊!

什么兵法韬略都不管用,抵御诸葛亮的最好办法就是:打死都不出来。

不管诸葛亮如何地威逼、利诱、嘲讽、邀请,司马懿咬定了绝对不进攻的真理,这时他又是多么地明智啊。

因为诸葛亮为了骗他出战几乎绞尽了脑汁。弱小的蜀国居然要想尽办法去与强国交战,而强大的魏国却在不顾一切地拒绝战斗,这种战争简直是亘古乃至日后都不会有。

如果将这一段弱国屡屡入侵强国的,不可思议的历史放在现代。也是令人难以接受。

战争中从来都只是弱的一方坚守,“先为不可胜”,然后找准机会,“以待敌之可胜”,但司马懿奇迹地打破了这条规律,诸葛亮奇迹地推翻了这种逻辑。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