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刑徒 > 第二一四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二一四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见刘阚这个表情,叔孙通不禁暗自叹了口气:原以为人家真的知道自己,看起来只是客气!

实际上,不仅仅是叔孙通有这样的想法。

包括李由、李成在内的所有人,都怀有同样的想法。

刘阚情急生智,正色道:“先生莫以为阚是那巧言令色之辈。至圣乃万世师表,阚素来仰慕。

只可惜,阚晚生了数百年,未能在圣人门下聆听教诲,故而以为憾事。

反观叔孙通,已过了而立之年,却一直默默无闻,声名不显。自弱冠之年入孔鲋门下求学,转眼十余年。自始皇帝与李斯商议焚书之后,孔鲋就带着门徒,自隐于中岳山中(亦即嵩山)。

但即便是这样,孔鲋的出身还是决定了他不可能躲过朝廷的征辟。

一纸诏书送抵之后,孔鲋再三考虑,觉得不能彻底拒绝征辟。但是要他去咸阳,又不太甘心。最后,孔鲋以身体不佳为借口,拒绝了朝廷的诏令。但同时,又从弟子之中选出了叔孙通前往咸阳。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叔孙通并不得孔鲋的喜爱。

《论语-颜渊篇》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句。孔鲋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却命令叔孙通去做,实际上已经有悖于他祖宗的教诲。所以,在叔孙通出山之前,根本就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李由之所以尊敬他,也是因为和叔孙通的一番谈话,看出此人的本领过人。

圣人一生多桀,然则风骨不变。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为人当如孔圣人!所以阚自入世以来,对圣人之道颇为关注……叔孙先生求学于孔先生门下,虽然声名不显,但机变之名阚却早有所闻。先生非那种死读书,读死书之辈。《礼记-大学》又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圣人也知机变,可惜后人断章取义,将之领会错误。

阚以为,先生之名,虽不如孔先生和他门下名士,然则却得了圣人真谛,故而当得上‘大贤’二字。”

可在根本上,叔孙通和刘阚的地位差距,也的确是太大了……

刘阚这恭敬的语气,让叔孙通不免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受。

连忙还礼道:“通一无名之辈,怎担得起都尉如此大礼?除痴长些年岁之外,通实在担不起‘大贤’二字……不过,通一直跟随老师求学,声名全无。不知都尉又是从何处听说过呢?”

刘阚有些张口结舌!

总不成告诉叔孙通说:我之所以听说过你的名字,是因为你以后会名留青史?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