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小人物的英杰传 > 57.风紧,扯呼

57.风紧,扯呼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可是现在呢?

别说制约了,以并州如今的军事实力,不说冠绝大汉十三州却也名列前茅。这让李书实有足够的底气去面对那些曾经桀骜的豪强——你不是不听话么?好,断绝你的家族子弟为官的可能,然后再用其他方法慢慢整治你,让你只能在慢性死亡和反叛两条路上选择。

前者如同软刀割肉,后者……河东已经做出了最好的榜样。

在这样可以决定家族生死存亡的时刻,袁绍才不相信那些人都是死扛到底的硬骨头。更别说李书实还有问鼎天下的可能,成,便可以做从龙之臣;败,只要展示了自己家族的能力,就算会有一些子弟因为种种原因而为李书实的政权殉葬,但依然不会影响到家族的根基。

扔掉一部分,保留一部分,家族就有了忠诚的美名,又可以延续下去。

比如,对于他西面的那位邻居的态度。

其实不用曹操提醒他已经意识到了他之前的错误——的确比起董卓积累了数十年才在西凉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和庞大的群众基础比起来,李书实的根基的确是太过于薄弱了些。比如因为童渊的强势介入而导致老一辈中颇有微词的西河李氏。比如之前很长时间与李书实一直处于冷战或者干脆直接对抗的那些并州和两河的世家豪强,一切的一切都显示了这位年轻的并州牧想要发展绝对没有董卓那样容易,哪怕拥有着强大的武力也无法扭转这样的局面。

事实上袁绍这样的判断并不能说多么错误,毕竟李书实不愿意扩张的其中一个原因固然是他的心里还没有做好成为参与竞争天下的群雄的准备。同样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便在于他还没能理顺自己的内部。盲目扩张引入新的利益团体只会让局面变得复杂和难以掌控。

事实上不论是任何势力都有一个“基本盘”的概念。这一概念代表着统治者的核心统治阶级利益集团,这些人与统治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不论是支持力度还是政策的执行力度都要高于势力内的其他利益集团。等闲也是最不容易背叛的一个群体。

比如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秦朝的基本盘便是关中和其次一些的巴蜀,这里可以为大秦提供源源不断的兵粮和财富,民众对于秦的一系列发令和规则认同度也最高,自然也是在争夺天下中获利最多的一个集团。

只要想一想另一个位面中的那位南宋一片丹心的大忠臣也曾经对自己的弟弟“投降”的行为表示了理解甚至支持其“以全宗祀”的目的便可以知晓这些家族的生存法则了。

所以,太原王氏出仕了。河东毌丘氏出仕了。河内司马氏也送出了自己家族的子弟……

就连袁绍,在胜利的时候也是低估了那些豪强们的节操。

也正因为扭转了之前的印象,袁绍对于李书实出现在此处有了新的想法,同样也对之前魏郡之内发生的某些之前让他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在心底有了自己的答案。

后来的刘邦身边是以沛县出身之人为核心形成的淮泗政治集团,刘秀身边的核心集团则是来自南阳和河北一带。至于三国时期的几家主要势力也同样如此:曹操身边以曹氏和夏侯氏为核心的谯县(后来扩大为谯郡)政治集团,刘备身边则是以荆楚集团为最大的利益集团,孙权虽然一直在搞平衡但其执政时期还是以客居江东的淮泗集团为主。

李书实身边固然不乏吕布、赵云这样的铁杆支持者,但是这些人大部分却并不具备一个政治集团的实力,就好像另一个位面里刘备身边的关张赵、简雍、糜竺等人一样,虽然资历老话语权也很高,但是却显然没有荆楚集团的集团优势和属地优势。

在曾经的袁绍看来,没有形成一个核心政治集团的李书实显然没有能力参与到这场分割天下的战争之中,就算他称雄一时,但最终却逃不过一个结局——要么被收购,要么被借壳上市。

但是,他却忽然发现自己的眼光似乎出现了偏差,或者说观念有些陈旧僵硬了。

之前李书实周围的确没能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政治集团,区区几个实力强悍的个人无论从影响力还是底蕴上远远无法与绵延百年的家族相比。但也不要忘了今时可是不同往日,往日里就算这些家族之人无视李书实这个州牧,李书实所能采取的手段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在他的根基很浅头顶上又有无数个制约的情况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