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小人物的英杰传 > 23.中原大战(序幕)

23.中原大战(序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北海孔文举,一个多么优秀的人。如果放在清平的年代一定可以成为教化一方的好官,可是如今却全家都亡于叛贼之手,让文化的传承遭到了断绝。听到这个消息让我数日都吃不下饭,因为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的死亡,而是野蛮践踏了文明。让人心痛啊。

所以我希望徐州上下都能明白,仅仅是偏安一隅,以为自己管好自己眼前的这点事情就能够避免徐州陷入到祸乱之中的想法是多么的荒谬,这个时代的乱总是不断侵扰着那些安宁的地方,将那安宁绞碎,让噩梦播撒。除非灭掉那祸乱的源头,否则这个世上终究会连一张让我能够安静的读书的几案的地方都将不会存在。

乱。必须终结。

我原本以为袁家四世三公,是有能力挽救这个危局的。于是他们号召组成联军的时候我积极参与了进去,希望能够贡献出自己一份微博的力量。但是我看到了什么?狭隘、嫉妒,表面上不断向他人宣讲着他们所拥有的大义,可是背地里却做着与那些反贼并没有多少区别的事情,到了今天。放眼天下,他们已经成为了最大的祸乱根源。

可即使是这样,他们毕竟比那些只知道破坏的家伙要强很多,而这也是我一再忍耐到现在的缘故,我希望再给他们一个机会。让我看到他们有能力结束这个混乱的局面。若真能如此,那么我们可以帮助他完成这个工作,而不是为这个混乱的世道再增加不安的因素。

真正最令人惊讶的,却是身为徐州牧的陶谦在这件事上的态度。

面对刘备日益扩大的影响,这位徐州无可动摇的统治者竟然看上去没有一丝焦急的味道,即使刘备与其手下的第一大将曹豹之间产生了一些龌龊也没有趁机偏袒曹豹打压刘备。这样的行为除了让刘备颇为感动之外也让人不由得产生疑问:年事已高的陶谦百年之后他的那两个才干并不算多么出众的儿子能够驾驭得了刘备这头过江龙么?

但不管怎么说,从现在的局面看,至少陶谦活着的时候,他的地位稳如泰山。至于他死后的事情……先不说决定中原政治版图未来走向的二袁间的战斗已经足以吸引大部分有识之士的眼球,就算徐州真的发生些什么。在很多人看来,面对注定会将徐州作为自己重要的发展方向的二袁的步步紧逼,也是无足轻重的。

显然在二袁强大的光环下,似乎掩盖了太多太多隐忍者的光芒,只是哪怕是这些被隐藏了光芒的人,却也希望能够在这即将展开的大战中扮演一个与二袁心中剧本里不太一样的角色。

“……所以这一次我们明面上将聚集军队,彻底浇灭叛贼阙宣,暗地里将吞并沛县,随时准备从侧翼进攻兖州,为后将军摇旗呐喊。诸位以为如何呢?”

而这些,就是我陶恭祖的过往和如今的想法。

玄德曾经送给我一首诗词,据说是并州牧李学为其祖童渊所作,名曰:《龟虽寿》,其中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末年,壮心不已。’写得好啊,写得真好!我自从听到这首诗词后就经常用它来鼓励自己。既然曾经的袍泽如今依然奋战着,我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有资格参与到这次会议中的人听到这句话后都没有做出诸如吃惊或者讶异之类的表情,虽然同样没没有做出赞同甚至吹捧的动作,可似乎也没人打算反对的样子。

倒不如说他们对这个决定本身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并按照这个决定做了足够多的准备,今天的回忆在这个议题上仅仅只是要走个过场而已。

“老夫已经老了,或许在某些人看来已经是半截子入土的人,对此老夫也不打算否认。但老夫虽然很早就考上了诸生,在州郡开始工作,随后被举为茂才,一路从舒县令做到议郎,还曾经做过幽州的刺史。可是却未曾想经历了党锢之祸,为了心中的正义而被迫隐居乡里。直到黄巾贼作乱才得以有机会重新为大汉效力。所以虽然看起来的确不如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可我的内心却并不希望因为年龄的原因而甘心做一个庸碌无为的的家伙。

所以来到徐州后,我在诸君的帮助下平定那些为乱的贼寇,让疲敝的百姓不再受到饥饿和寒冷的侵扰。让他们有机会变得富足,然后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如何才能保持这种富足。

可这个国家现在正处于一个巨大的灾难之中,这个国家的百姓现在正处于一个巨大的灾难之中。逆贼叛乱,用小的恩惠诱惑百姓成为逆贼的帮凶,用强大的武力裹挟普通的百姓成为叛逆的贼子,这个世道是如此的混乱和疯狂,我陶恭祖不才,却也不希望继续这样下去。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