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变天 > 第四部第十六章 公车上书

第四部第十六章 公车上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两省举子的行为,很快得到了其他省份举子的响应,很快演变成了十八省举子,轮番到都察院上书的场面。北洋的惨败和赔款,沈从云新军的胜利,让天下的读书人们似乎看见了强国的道路就摆在面前。沈从云提出的变法维新以求强国之道的论点,在天下读书人的心目中颇有振聋发聩的意思。

是啊,成功案例就摆在面前的,难道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么?

洋洋一万八千字的《上皇帝书》,由梁启超、麦孟华等人撰写数份,四处传阅。5月1日,十八省一千三百学子,聚首达职桥,共商上书之举。

公车上书震惊朝野,康某人一夜之间名满京华之际,沈从云收拾完毕,拿着户部送上门的关防,悄悄的登上了南下旅途。

殿试结束,在殿试上大谈变法之道的康某人,由于副总裁李文田的阻挠,状元没捞着,只是在二甲占了一席之地。梁启超倒是挺冤枉的,在考卷上用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大谈变革之道。因为考卷内容太“反动”,连个举人都没考中。又是李文田,在梁启超的卷子上批注:“还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读书人的热情,似乎在这个问题面前再次被点燃了。

顺天府手忙脚乱的派人把这些纸片都刮掉,但是已经无法阻止这个问题的传播。

八达岭,长城上,春寒料峭咋暖还寒之际。

“壮飞兄,你我当此多难之秋,何不挺身而出,联合各地学子上谏朝廷变法维新。升官发财非我所愿,只愿为万世开太平驱驰一生。”康某人对着绵绵群山,王八之气四溢,手指处,疾风吹动衣袂,颇有几分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神采。

不能不说康某人长于鼓动人心,谭嗣同年轻的热血瞬间已经沸腾了,对这仿佛在群上之上盘旋的长城,谭嗣同双手扶着风雨洗刷了千年的城墙,大声道:“广厦兄!说的好啊!大清朝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了,你们之辈再不大声疾呼,让天下的读书人知道这个道理,大清朝就真的没救了。”

梁启超没能中举,却开了用今文经学做批判武器的先河。落榜之后,梁启超在康某人、陈炽于创办的《中外记闻》做编辑,开始了办报生涯。

同时,康某人在京设强学会,李鸿章还派人送去三千两银子,张之洞也赞助了五千两。新任两江总督沈从云比较大方,出手就是两万两,甚至还提出,把强学会开到上海去。

“说的对,回去我就联系广东学子,联名上书朝廷。”

“我湖南学子当共镶此举!”

4月22日,两省举子联名上书都察院,历史在这个事情重复了。虽然没有了真实历史上的痛心疾首,但是战胜了还要赔款这一事实,让天下的读书人都觉得堂堂天朝的脸面已经丢了个干净。

“赔款之事小,社稷存亡之事大。古人云一叶落而知秋,今观东瀛狂妄之举,亡国之日可期也。是故我皇当练兵以求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大治。”

康某人大声的在都察院门口念这段话的时候,顿时招来一干举子的喝彩声。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