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俗世地仙 > 第475章 五好学生

第475章 五好学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即便是在这类失望中,也要拿着手铲,按照考古规程,按照所学的地层学原则,由晚到早地发掘一个探方,在不断的刮面和几厘米的厚度用手铲清理的过程中,发现土质、土色细微的差别,从而判断出边界,再继续不断地洒水刮面,也许最后还是一场空,也许,会发现某种遗迹。

平剖结合,远观近察!

考古的八字真言牢记心中,观遗迹走向范围,察土色在不同天气环境、湿度时的细微变化……

眼观土质土色,还得用手错捏,以手感来判断。

发现了遗址,就要标号、绘制遗迹的单位平面图,拍照留下影像资料。

遗址的发掘,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技术含量也相当之高。

丰富的经验绝非他在皖西汉墓考古发掘,以及西凉汉威参加考古研讨会时那般,跟随着一帮国内外顶尖专家,屁颠颠地听人家讲述高大上的分析、推论。

考古更多的,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和技术经验。

因为任何一项考古,都是从基础的发掘、勘测开始,没有大量的前提工作,哪儿有后期的发掘成功?!

而遗址的发掘,考古工作,主要的目的当然不是挖坟掘墓寻宝卖钱……而是从遗址的点点滴滴中,探索发现当时的人类现实生活与生产的问题,比如那时候的人们怎样种庄稼,怎样盖房子,怎样做器械等等。

再接下来,才是考古最重要的环节:清理遗迹。

同样的小心翼翼,需要严格按照考古的规程、原则,一点点地进行清理,不能破坏已发现的遗迹,更要小心有可能破坏掉土层中掩藏着的另一个遗迹。每完成一部分,就要观察并绘制平面图、剖面图,

这类考古发现,会和史书、典籍相互参照,从而得出更为准确的历史文明。

九八级考古系本科生,第一次完整地体验了从布方、发掘到整理、绘图、编写报告的全部过程。

田野考古实习的工作,是枯燥的,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抱着期许找到希望的工作。事实上,绝大多数的考古工作者,在野外考古,先期都是在做这种工作。

平凡、沉默,却又不凡、高贵着……

非专业人士,很难想象到这种工作有多么的艰苦和枯燥——每天下工,拿着小小的手铲,站在探方边上,希冀着能够从这个地方找出房址、墙址、墓葬,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会坑、灶台……但很可能半天的工作后,却发现只是一个空方,也就是没有任何文化遗迹,只有自然堆积的现象。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