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空间] > 第165章 启程

第165章 启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陶小霜在心里叹了口气,回身笑着道:“阿姨,我不是毛毛。”

在香港,张文有两个常年给他家寄钱的亲戚,依靠他们,毛毛夫妻俩很快就安稳了下来。离开深圳前,毛毛和徐雯说好——她会用徐雯堂妹的名义给徐雯写信,徐雯不用回信,收到信后就想法交给林家。可是后来林家出了事,所以那些信就积在了徐雯的手里。

安稳下来后,毛毛一般3个月写一封信,到了1969年的8月,她在信里欣喜若狂的道:“爸爸妈妈,我怀孕了!我怀孕了!”

而在1970年8月的信里,她说:“我生下来一对龙凤胎,我给他们取名叫思棋思画,男孩叫思棋,女孩叫思画,以此纪念我的两个舅舅宋棋宋画!第三个宝宝,无论男女,我都准备叫他/她思茶!”

有了孩子后的一年半里,毛毛的信越来越薄——她似乎忙于琐事,写信只是为了报个平安,然后在1972年的10月,她的信突然就断了。

到了1974年的10月,徐雯的堂妹寄来了一封信,信里只有薄薄的一张讣告和一本日记。讣告上写着:林毛毛女士于1974年8月20日在香港岛的东区与世长辞。

听到李豹用这样一段沉甸甸的话作为开头,陶小霜的心里就是咯噔一声,毛毛和她的孩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她下意识的抬起右手附在孙齐圣的左手背上。

在她身后的孙齐圣立刻有力地反握住她的手,予以无声的支持。然后,心安不少的陶小霜迎着李豹求恳的热切目光点了点头,“……你说吧”。

“事情要从1967年的年初说起……”李豹喁喁道来。

在1966年以前,作为北京城里最早的那批大院子弟,林毛毛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虽然是被领养的,可林老爷子和林老太太对她比对亲生的儿子还好,即使她找了一个出身不好的对象,两老也在她毅然跑到福建结婚的几年后原谅了她。

在运动开始之前,毛毛的烦恼只有两个:一个是她一直不能怀上孩子的事,而另一个则是她在年幼时就失散掉的舅舅。

而那本日记则记录了毛毛在香港的真实生活:刚到香港时衣食窘迫的半年,找到张家亲戚后的安稳时光,怀孕时的喜悦,丈夫的堕落,突然的背叛,紧接而来的小产和生病,然后是被夺走的孩子和死前最后的绝笔……

“……爸爸妈妈,还有哥哥,救救我的思棋思画,他们落在了魔鬼的手里!救救他们!”

……

三天以后,是深秋时节里难得的阳光普照的一天。北京城里的一个两进的四合院里。

林老太太靠着枕头半躺在后罩房里的把牙床上,侧着头去看窗边正插窗栓的陶小霜,老人的眼里全是笑,“毛毛,看你——好久没回家,连窗户扇子都不会开啦?”

毛毛的丈夫叫张文,张家是福建莆田的大户人家,虽然张文的父母是支持共产的民主人士,可张家的族人里却有不少人逃到了台湾和香港,而这也成了张家的罪状。

从1966年的8月到1967年的1月,远在福建的毛毛和张家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些什么,李豹和林家人都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在那之后的某一天毛毛和张文就不见了踪影。一年后,也就是1968年,林家的门缝里塞进了一封信,信是毛毛写的,说她和张文正住在亲戚家里,所以那一年李豹到上海来寻找宋茶——毛毛的信里提到了亲戚,林家人就以为她找到了宋茶,正躲在上海。

1970年,林家也出事了,一家人包括李豹都被发配出了北京,然后他们再得到毛毛的消息已经是1976年,也就是今年的事了。9月下旬,毛毛的一个叫许雯的朋友拿着厚厚一叠的信件来了北京。那些信都是毛毛写的家信,是她从香港寄到徐雯家里让她帮忙收着的。1968年的那一封信则是许雯到北京出差时塞到林家的门缝里的。

而那些信里写了些什么了?

最开始的一封写着毛毛和张文是怎么去的香港:1967年年底,张家二老死了,毛毛夫妻俩萌生了逃跑的念头,花了3个月的时间两人才从莆田逃到了深圳,然后两人得到了徐雯的帮助,在一个不见月色的晚上偷渡去了香港。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