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影帝的诞生(美娱) > 第178章 青少年选择奖

第178章 青少年选择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发现这一点后,布拉德·皮特的心情烦躁极了,但更让他感觉糟糕的是大卫·芬奇竟然对他感到越来越满意,原因是:“干得好布拉德,泰勒这个角色有些时候就是要成为杰克的陪衬,在这一点上你做的很好。”

虽然总被片商认成是花瓶演员,但一个奥斯卡提名已经证明布拉德·皮特是有演技的,他不是初入好莱坞的愣头青,也很是和几个大导演合作过,更有过和汤姆·克鲁斯在《夜访吸血鬼》里抢镜头的经历,皮特深谙抢风头的精髓,他知道要怎么让和自己同处一个镜头里的演员存在感变弱,还不会轻易被导演、制片人看出来——起码他自认比小了他快十五岁的威廉·布兰德利要懂。

一开始布拉德·皮特成功过几次,新角色的出场总是抢眼的,更何况泰勒·德顿,皮特拼上了自己多年的表演功底,只用了几个镜头,就将泰勒的玩世不恭刻画的惟妙惟肖,将男人味十足的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不用在晚上专门去剪辑室看镜头,皮特就知道,他会赢。

不过,为了亲眼看到布兰德利被自己衬托的有多苍白,布拉德·皮特还是会在每天拍摄结束后,来到剪辑室,装作是要查看自己当天表演寻找不足的样子,其实则是盯着所有威廉·布兰德利的镜头猛看,并和自己的镜头做对比。

布拉德·皮特很是拥有了一段心情畅快的日子,每天晚上带来的好心情,让他在第二天拍摄的时候更加投入,泰勒·德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了他几年来最投入也最用心的角色,自从《十二只猴子》后,布拉德·皮特已经很久没有对一部电影花费如此多的精力。

但是,好景不长,慢慢的,基本上每晚都会把当天拍摄内容重看一遍的布拉德·皮特发现,泰勒渐渐遮挡不住杰克这个角色释放出来的光芒了。

美国是政治大国,国民的政治热情普遍较高,每个州都有几个政坛明星,大选的时候,政党候选人的辩论直播甚至会比脱口秀节目的收视率还要高,所以,好莱坞虽然号称是“远离肮脏政治的乌托邦”,其实并不能免俗,每年总统大选,还都会有几个明星出来为民主党或共和党的候选人站台,而且,如果某个明星热衷政治话题并且倾向正确的话,那么他/她也更容易获得较多的成年观众(18-49岁)青睐。热衷政治倾向正确=爱国,真的有很多民众是这么认为的。

那么,在好莱坞,要怎么参与政治才显得既爱国、又对社会有贡献,还不会一不小心踩到地雷惹民众甚至执政党不满呢?

首先当然是要站对队,早些年保守主义盛行,共和党比较吃香,现在随着时代风气的逐渐开放,好莱坞已经是民主党的天下了;其次,当然是越少参与国内政治话题越好,美国国内党派纷争较重,无论站哪一边,总有风水轮流转的时候,相反,如果只是对国际问题发表看法,甚至只热衷于国外的政治议题,那就是再安全不过的选择了。

不然好莱坞为什么有那么多明星会对非洲、中东和亚洲问题感兴趣?当然是因为如果他们今天敢在电视或电台节目里大谈美国的印第安政策或墨西哥移民政策,那无论他们说了什么,明天绝对会收获一堆的抗议和指责,甚至还会有来自脱口秀主持人的挖苦和讽刺。

布拉德·皮特为什么会拍《西藏七年》,为什么会和故事原型海因里希·哈勒见面,排除他个人的政治倾向外,不就是因为西藏话题在好莱坞,乃至在欧洲电影圈,都是一个极易博得好感度的话题吗?起码皮特本人因为这部电影在好莱坞就获得了不少友谊,和乔治·克鲁尼交情甚笃也是其中一个收获,其他就连对政治不太热衷的演员导演,提起这部电影,也都知道一二。

威廉·布兰德利竟然将杰克这个原本有点无聊的角色,演的非常有层次,不,或者说,杰克就像一个独立的人,随着拍摄日期的增长而不断成长的,每一天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他跟布兰德利一起拍摄的人可能轻易察觉不了,就像每天见面的家人总是很难察觉对方有变老一样,但是像布拉德·皮特这种,会回过头去看之前拍摄下的镜头的人,日积月累,才发现了这种变化——

威廉·布兰德利扮演的杰克,有着三段非常明显的性格转变,最初的杰克小心翼翼唯唯诺诺,是个非常无聊的人,而当杰克遇到泰勒之后,他的行为举止不自觉的在向对方靠拢,无论是说话的方式还是肢体语言,都和最初的懦弱形象不太一样了,不过这时候的靠拢是有挣扎的,杰克经常会有一些思想上的斗争,会觉得泰勒的行为是错的,这时候的杰克大体上还是在做他自己,但在后来有那么几个瞬间,杰克的性格像是彻底“泰勒”化了,尤其是杰克用自残的方式威胁上司的那一幕,表情乖戾神情自信,举止夸张行为疯狂……

如果对方的表演的仅止于这个水平,那么布拉德·皮特会觉得惊讶,却也不会过度震惊,因为这个程度的演技在好莱坞并不是非常罕见的,重点是威廉·布兰德利在诠释完杰克的整个“泰勒化”过程后,又将杰克“回归本我”的情感挣扎刻画的也很酣畅淋漓——如此层次清晰的情感处理方式,如此深沉内敛的表演方式,让布拉德·皮特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败。或者说,是泰勒这个角色的失败。

泰勒·德顿依旧很耀眼,这一点没有改变,但布拉德·皮特将之诠释的越张狂,对比着杰克潜移默化的转变,越显得泰勒这个角色只有一面,层次单薄的厉害——可以这么说,当观众看到《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时,他们或许会在一开始被泰勒惊艳,但到最后打动观众甚至能令他们思考的,肯定是杰克。

而且泰勒和杰克一动一静,反倒显得泰勒张狂的就像乍然绽放的烟花,只有一瞬间的绚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过后仔细回味,形象不够丰富,也不够有韵味。

布拉德·皮特一直认为自己代表的是正义一方,也一直相信《西藏七年》是部揭露真实的电影,所以当威廉·布兰德利提出了相反观点,甚至更有说服力的时候,他才会那么震惊,那么愤怒。

——虽然后来在不情不愿的接受了太多信息后,布拉德·皮特对自己曾经的立场也产生了怀疑,但这改变不了他早已存在的,对威廉·布兰德利的敌视对立情绪。那来源于他的面子和骄傲被对方狠狠摔打践踏之后。

从和威廉·布兰德利闹翻的第一天起,布拉德·皮特就发誓要在拍摄时碾压对方,要让杰克这个角色无论在镜头里、剪辑中还是大银幕上,全都看起来暗淡无光,这才好发泄他被堵的哑口无言时的憋屈,和搏击时身上得到的那些青紫伤口——布兰德利这个该死的布尔什维克!

威廉·布兰德利饰演的杰克在电影里是一个懦弱的小人物(起码一开始是),而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泰勒,剧本里从一开始便写了“拥有杰克没有、又希望拥有的所有优点”,可想而知泰勒会是一个多么张扬肆意的人物:泰勒既脸蛋英俊肌肉结实,又有着这个时代已经快要消失了的嬉皮士般的个性,他的头脑里有着无数疯狂的点子,又能如数把他们化为现实,在搏击俱乐部里,泰勒能对别人狠,但他对自己更狠,所以在女人眼中,泰勒是个魅力无边的情人,在男人眼中,泰勒是个人格魅力十足的领导者。

布拉德·皮特一直都很擅长饰演这种非常人类角色,他曾获得过的两项重要荣誉,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和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一个是靠演凶残杀手(《加州杀手》)另一个是靠演喋喋不休的精神病患(《十二只猴子》)得来的,所以泰勒这种角色,对他来说挑战力度不大,演起来简直游刃有余。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