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影帝的诞生(美娱) > 第183章 如何挽救《搏击》票房

第183章 如何挽救《搏击》票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我是真的没想到会这么快又来上奥普拉的节目,而且是和你一起。”站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旗下芝加哥电视台的演播厅后台,布拉德·皮特望着只有几台灯光的摄影棚棚顶,突然说道。

“巧的是,我也是一样的想法。”和布拉德·皮特并排站立的威廉轻轻点了下头,听着一墙之隔外奥普拉·温芙瑞和观众正在互动的声音,不经意间看向皮特,两人的视线交汇,彼此目光里都有几分感慨和复杂。

威廉和布拉德·皮特都不是第一次来《奥普拉脱口秀》,两人以前在这里都做过一期个人专访,也都收获了极好的宣传效果,但这次作为特别嘉宾一起参加节目,的的确确是头一次,也是两人之前怎么也预料不到的。

这次脱口秀宣传是二十世纪福克斯一手促成的,无他,除了七千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外,福克斯还花了大笔美元在宣传上,结果由于电影上映后收获的巨大争议和部分极端影迷的抵制,影片目前的北美票房还没有制作成本高,全球票房加在一起也不够回本。

这是一场足以让福克斯电影部门负责人都辞职走人的危机,如果影片的票房和口碑最终还是被挽救失败的话。

乔纳森·贝茨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结局时被震的目瞪口呆的样子,然后等他第二次、第三次走进电影院的时候,已经能够收集到所有导演给出的线索了,包括之前泰勒出现的那四次闪现,其实都是导演对于“泰勒其实是不真实”的暗示,因为在杰克遇到泰勒之前,泰勒怎么可能会频频闪现在杰克出现过的场景里呢?这当然代表着泰勒这个人其实是被想象出来的,而不是真实存在的。

像是杰克的很多句台词里,那些说他和泰勒的公文包一模一样、有时泰勒会替他说话等等的自言自语,都是“泰勒其实就是杰克”的暗示,最清楚同时也是最不容易被发现一个,是杰克在自己家被烧后,打给泰勒对方没接,但立刻接到泰勒回拨过来的电话时,他身后公用电话亭上其实贴着一张“此电话只能打不能接”的提示——这已经证明泰勒回拨的那个电话,其实是杰克臆想中的产物了。

第一遍观影的震撼过后,剩下的几次变成了乔纳森·贝茨的思考与探秘之旅,他沉醉于杰克与泰勒不同的人格魅力中,又屡屡为他们其实是一个人而感到惊奇,他喜欢在每一次观看到片尾的时候听到其他观众讶然的惊叫,电影高节奏的情节设置和大量隐藏的细节让他无论看多少遍都不会觉得影片枯燥,并且每次观看都能产生新的想法。

对多重人格(精神分裂)者的描写刻画、对唯消费之上的社会的抨击、对现代社会信仰缺失的探讨、甚至是原本处社会主导地位的男性在女权主义兴起同时产生的无力和焦灼心理,以及更加复杂深刻的心理活动,《搏击俱乐部》全部都有描写到。

至于那些让《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都为之争论不休的,《搏击俱乐部》是否歌颂了无政府主义,乔纳森一开始也是为搏击俱乐部对泰勒的个人崇拜,以及那些血腥的画面感到不适的,他甚至一度在想“威廉·布兰德利为什么要接这样一部电影?”,但是后来他发现,虽然影片中的暴力场面是多了点,但导演毫无疑问的是对暴力持否定态度的,大卫·芬奇早已给出了答案——影片中搏击俱乐部成员们的四处破坏让杰克心生恐惧,他想尽一切办法拦截俱乐部的恐怖活动,在发现泰勒其实就是他本人后,甚至不惜用朝自己开枪的方式,杀害另一个自己(泰勒)来阻止,这正是导演对陷入疯狂的极端个人主义或者说无政府主义的否定。

坏事不会只来一件。本来关于《搏击俱乐部》是否有“无政府主义”或“法西斯倾向”的讨论还甚嚣尘上,随着媒体影迷的狂热讨论和年轻观众的热情追捧,中立声音和好的言论增多,电影自首映后就被蒙上的阴影终于开始一点一点变淡,好不容易票房出现了一点回暖迹象,却又有媒体开始“揭露真相”大炒《搏击俱乐部》两位主演的不合新闻,称布拉德·皮特和威廉·布兰德利“从进组第一天就看对方不顺眼,拍摄期间数次大打出手,互相敌视针对,主演不合电影怎么可能会拍的好?《搏击俱乐部》现在的悲惨境遇,皮特和布兰德利都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好了,本来《搏击俱乐部》所遭遇的危机和威廉及布拉德·皮特关系都不大——两位主演的演技都是无可指摘的,布拉德·皮特从《十二只猴子》后就对表演泰勒这一类型的角色非常擅长,而威廉,杰克为报复上司而自虐到鲜血淋漓的那一幕,那段平静下隐藏着癫狂的表演,象征着杰克人格受到泰勒人格的影响,也可以说是两个人格间的一次融合,被众多影评人称为是影片最令人震撼的情节之一,影片惹起的反对和争议主要是来自于部分剧情和台词,说实在的,这锅通常都是由导演来背——但是现在,很明显是有人想让《搏击俱乐部》在倒塌的同时也拽着两位主演一起下地狱。

布拉德·皮特这几年拍的电影票房成绩都极其不佳,前年与哈里森·福特强强联手主演的《与魔鬼同行》更是一场口碑票房上的双重灾难,虽然这跟他的选片口味有很大关系,但连续几部电影都票房失败,演员本人也不可避免的要背负上“票房□□”的名声;而《搏击俱乐部》虽然只是威廉第一部看起来票房回不了本的电影,但是因为他之前的电影没有一部不是大赚的,所以就显得《搏击俱乐部》的票房失败分外明显,虽然短时间内对威廉产生不了什么坏的拖累,但媒体唱衰多了,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

所以就算对对方再不感冒,威廉和皮特也要联起手来一起反击了,因为一他们的关系其实也没有像敌人似的那么差,二他们都不想让有心人的阴谋得逞。

而最好的澄清不合绯闻的场合,自然就是各种脱口秀采访节目。之所以选择《奥普拉脱口秀》,则是因为这档节目的两个最大的观众群体,自由时间较多的大学生和家庭主妇,恰好对《搏击俱乐部》抱有截然相反的看法,福克斯包括两人的公关都认为上《奥普拉脱口秀》能最取得最好的宣传效果。

或许大卫·芬奇对画面美感的追求让他过度渲染了一些暴力,但他绝对没有在歌颂他们,他只是将这些社会黑暗面血淋淋的呈现在所有观众面前,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判断。

这就是《搏击俱乐部》会遭到社会诸多误解的原因,也是诸如乔纳森·贝茨这样的年轻人会爱上它的原因之一,这部电影简直像是在他们面前展开了一个包括化学、生物、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在内的诸多谜题,而这样的谜题,往往是年轻人最喜爱的。

‘或许那些中年人也会喜欢这部电影的,如果他们肯多看一遍,并静静的想一想的话。’抱着这样的想法,乔纳森·贝茨打开了imdb网站的评论页面,敲击着键盘,写下了一个标题:《大卫·芬奇的暗示,你发现了几个?》

或许他无法改变那些已经下了结论的专业影评人的想法,比如《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艾伯特,这位全美著名的影评人已经看懂了《搏击俱乐部》在讲什么,但还是说出了“或许有很多人喜欢,但不包括我。”这样的话,不过,乔纳森想他总能为这部电影争取到更多的观众,并吸引他们中的一部分去看第二遍、第三遍,乔纳森相信,第一遍《搏击俱乐部》带来的或许是对结局的震惊和不解,但只要再多看一遍,就肯定能从电影里汲取到更多更深刻的思想。

……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