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南明当皇帝 > 第069 整军备武

第069 整军备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清初时纯正的满州八旗不过五六万,即便加上汉八旗,蒙八旗依旧不过百万,汉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他们,掌握在汉人手里的兵器越先进,他们满人就越危险,这一点,鞑子皇帝很清楚。

为了从根子上禁绝这种威胁,他们一方面严禁火器扩散,另一方面连嫡系八旗都不装备更先进的火器,麻痹汉人,以为满汉一体。不仅如此,他们在军校的选拔中考校的几乎清一色冷兵器,火器使用的再好也做不了军校,从体制上抑制火器及火器战术的进一步发展。

层层制约之下,鞑子皇帝依旧不放心,还在军队中大肆宣扬火器无用,骑射无敌的缪论,欲从军事思想上愚昧汉人军校,其用心之险恶,当真是歹毒至极!

更可悲的是,在原本的历史剧本上,自1644年满洲鞑子入关以后,一直到清末的太平天国时期,两百多年间,清军不管是八旗还是绿营,都一直用火绳枪,从未考虑改用更先进的燧发枪,而西欧诸国却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早已将火器换了好几代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是因为满清皇帝不知道燧发枪这种十六世纪中叶就出现的枪械吗?或者是真的不知道火枪的重要性?

非也!

清初的几个皇帝不是把火枪当做弱者之械,恰恰相反,他们一直将火器当做军国重器来看。

认真说来,满洲鞑子虽然以骑射起家,但最后却是靠火器发家的,当年老奴努尔哈赤被明军的红夷大炮轰死后,满鞑就开始重视火器了,黄台吉即位后,对火器更加注重,千方百计的想仿制。后来辽东三矿徒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投降黄台吉后,满洲鞑子至此就拥有了精锐的火器部队。满清入关后,南方就是靠三矿徒和绿营的火器扫平中原的。

康熙年间,清军在雅克萨对战沙俄,在西北对葛尔丹时,经常以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兵力对抗拥有燧发枪的他们,却常遭惨败,吃足了燧发枪的苦头。故而康熙对这火器的厉害和当年的红夷大炮一样,认识透入骨髓。后来乾隆南征缅甸,也在更先进的燧发枪上栽了大跟头,但即便如此,依然没有去改进火枪。

明末清初的火器专家戴梓八天仿造了当时号称只有比利时人才能造的“子母炮”,更是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连珠火铳”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他的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二十八发子弹,火力非常强大。当其进贡给康熙时,康熙表面赞扬,暗中将连珠火铳束之高阁,并严令他不得再造。康熙还不放心,之后又寻了个理由,将其流放当时最荒凉的地方之一——辽东。

清初的几个皇帝曾经在自己的皇宫里收集了当时各种各样的火器,其中更有当时最先进的线膛枪——来复枪!但却一直没有普及到军队中去。

鞑子皇帝就是因为太了解火器的威力了,所以才要坚决遏制它的发展。如果放纵火器发展,就会面临一个非常恐怖的现实,那就是一枪在手,一个妇孺老弱就能干掉一个八旗勇士!

至于他们为什么没有禁用鸟铳,也许是因为鸟铳早在明中期就已普及,满洲鞑子建国之后再想禁用,很不现实,所幸鸟铳缺陷太多,威力比之弓箭也强不到哪去,对他们威胁不大,故而没有禁用。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