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非洲创业实录 > 第53章 土豆种植

第53章 土豆种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所以整个北部高原区的西北方向,主要是塞伦盖蒂草原区域,没有东非殖民地势力进入。

反而往西就是大湖区,大湖区移民人口仅次于上滨海区,而大湖区和塞伦盖蒂草原之间没有天然屏障。

所以塞伦盖蒂草原就被划分到大湖区,但是塞伦盖蒂草原的动物,那可是真正的动物天堂。

前世纪录片中,上万头的角马过河就是塞伦盖蒂草原上的景象,那条河流叫做马拉河,是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国之间的河流,每年角马和其他动物,在肯尼亚地马赛马拉和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之间迁徙。

这么一大块土地,前世坦桑尼亚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而是当做国家公园,东非殖民地也不会头铁去开发塞伦盖蒂。

土豆喜冷怕热,而卡拉图地区海拔高,温度在十几度到二十度之间。

高原地区的光照条件基本上是最适合作物生长的,大气稀薄,云层浅,光照强。

同时土壤偏酸性,在开垦前加入草木灰的原因,呈弱酸性。

卡拉图的土质也比较疏松,不粘黏,方便土豆后期根茎膨胀。

土豆生长所需要的水,也不用担心,虽然降水偏少,但是河流中的水足够用了。

这么多野生动物确实很难解决,而且东非殖民地早期是一定会野蛮发展的,其他地区的野生动物已经遭了殃。

不如把塞伦盖蒂草原留下来,也好给东非的野生动物留下一块净土,现在东非殖民地最不缺的就是土地,而且还可以向北,向西发展。

所以塞伦盖蒂虽然面积不小,但是对东非殖民地的影响十分有限。

移民用工具将土壤翻开,然后起垄,将发芽的土豆茎块按照每两个芽为一组分割好,每二十到三十公分左右的距离,将土豆芽朝上插入翻耕的土壤里,最后撒上肥料,就初步种植好了。

在经济作物的选择上,卡拉图依旧选择的是剑麻。

在罗戈罗恩戈罗山区森林资源相对丰富,这为卡拉图的建设提供了便利。

房屋搭建多用木制结构,同时方便打造一些生产工具,比如水车和风车磨盘等。

卡拉图移民目前只活动在罗戈罗恩戈罗山区的东南部,没有深入罗戈罗恩戈罗山区的内部。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