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寻爱 > 喜欢的格调

喜欢的格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真是好事接二连三。邓年荣整理了藕西村的抿主选举的过程,再配合藕西村现在的变化,写了一篇长篇通讯:从“刁民村”到先进村的变化记安河县平安镇藕西村抿主选举。

这篇文章在古南日报发表后,被新华社全文转发,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宣传文章。几家中央媒体看到这篇报道后,专程派出采访队伍,来到了安河县,要求采访藕西村村委会主任吴永进和平安镇的当家人杜睿琪。

杜睿琪再次成为了誉论的焦点,这样高规格的采访,在安河,似乎每次都和杜睿琪有关。

当年杜睿琪在团县委推出的典型桂智明,招来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让安河这个小地方闻名全国。时隔两年,杜睿琪再次用自己的实力,把国家最权威的媒体引进了安河县。

吴永进拟了一份“告在外乡贤书”,在端午节前发到了乡贤们所在的城市,他期盼着乡贤们能积极响应,回乡省亲。相信乡贤们看到藕西村的变化,一定会感动惊讶,一定会为藕西村的建设和发展,尽心尽力。

果然,在端午节到来之际,藕西村在外的一些成功人士陆续返回家乡。

其中有在北方经营眼镜生意的成功商人吴书明,据说在东北三省的省会都有他的眼镜连锁超市,总家产已经过亿,这是藕西村最成功的在外经商者。

还有在四川、重庆、河南、河北、陕西等等地方经商的人也都陆续回来,一些在沿海打工的人,也抽空回来了。还有考上大学在外工作的人也返回了家乡,尤其是那位在国家部委工作的乡贤吴俊明,这次也回来了,使得藕西村变得空前的热闹。

吴永进组织他们召开了座谈会,带领他们参观了村里的角角落落,村务公开的大窗口,就放在村委会的大门左侧的墙壁上,上面清楚地记录着藕西村每一笔开支,每一件事情的落实情况,大家从这里,看到了藕西村这届领导人的实干,是全心全意为村里服务,由此他们也看到了藕西村的未来和希望。

吴书明对家乡的变化感慨最多,他已经近十年没有回家了。虽然没有回乡,但是对家乡的关注却是与日俱增,他说,去年听到村里和镇政府对抗的事情后,他觉得藕西村终于又有了希望,不过他没有想到变化会这么快出现,而且是这么惊人的变化。所以,他决定为村里重新修建一所小学,第一期捐款80万元,全部用于村小的新建,如果教学设备的配备不够,他愿意继续追加捐款。其余的人也捐了一些钱,总共加起来达到100多万元。尤其是那位在农业部当司长的吴俊明,看了家乡的变化,感慨地说:“当听到乡亲们和镇干部打了起来,我就想今后我还敢回家乡吗?当接到邀请信后,家乡变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好,我怎能不回来。建设新农村也是我们司的一项工作,如今家乡成了新农村的示范典型,俊明没有理由不只持,我准备申请专项资金为家乡建设出力,主要用于安装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等。”

这对于吴永进和全体藕西村的村民来说,都是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

他们没有想到,消失了近10年的吴书明,一回家就有这么大手笔,能捐出这么多的钱来只持家乡的教育事业。更没有想到吴俊明这个村里最大的官也回来了,还要为村里申请专项新农村建设资金。

这件事情吴永进很快就汇报给了杜睿琪,杜睿琪意识到这又是一个极好的新闻,马上通知了邓年荣来采访,自己还亲自接见了吴俊明和吴书明等乡贤,大力称赞他们成功不忘家乡的崇高品质。

吴俊明拒绝了采访,当天晚上就赶去南昌机场回首堵了。邓年荣采访了吴书明后,吴书明很快就在整个龙江市成了名人,黄忠华作为安河县委书纪,亲自接见这位为家乡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黄忠华说,吴书明的精神就是新时代的安河人的精神,致富不忘家乡,回乡捐资教育,这样的精神值得全体安河人民好好学习。黄忠华当即拍板,把藕西村新建的小学,命名为“书明小学”,让藕西村人世世代代都记得吴书明为家乡教育做出的卓越贡献。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