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121章 没有不和,但是不熟

第121章 没有不和,但是不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院为公,则是广收天下有天赋之学子教导之。

尽管书院在李基的眼中或许算不上是什么,但在这个时候恰好是踏出了教育“由私变公”的一大步,且也能一定程度改变文士俱出于世家豪族的局面,给予一些更底层的百姓上升的通道与机会。

此前,李基并非是没有这么一个想法,而是书院的创立必须要有真正的大儒坐镇。

在刘备没有大儒支持的前提下,就算李基有心想要创立书院,那也是空中楼阁。

虽然刘备之师卢植就是大儒,但贵为北中郎将,自然不可能特意弃官去担任一小小的书院院长。

顿了顿,蔡邕接着说道。“就是不知道贤婿欲求之事乃是?”

李基闻言,从袖子之中掏出了一份竹简递到了蔡邕的面前,在蔡邕打开竹简看了起来之余,开口道。

“丈人,基至吴地,入目所见,江东之地与中原地区的差距不仅在于人口、经济、粮食,还在于文化。”

“中原之地多奇士,且私学盛行,类似于‘荀氏八龙’这等名士辈出。然,长江以南,罕见名士,便是连教导后辈之私学亦是少之又少,多仅是各世家豪族自行学之。”

“如此一来,中原与江南之地的差异将日益变大,若无奇才名士以做支柱,江南之地何谈繁荣?”

而在与蔡昭姬确定婚期之后,李基自然便将主意打到了某种意义上真正变成了自家人的蔡邕。

自家人,不用白不用,用了也是白用。

白用白嫖之事,李基最为喜欢不过了。

“因此,基在此斗胆,初拟了一份书院建设计划,请丈人为院长,教导有德之学子,教化众生,为天下贡献英才。”

在这个时代有着大量的私学存在,但真正的书院需要在原轨迹的几百年的唐朝才会初步出现。

即便是颍川,那也是私学,也并非是真正的书院。

因此,当蔡邕细细地看完李基在书简之中所列的书院之名,可谓是深受震动。

私学为私,均是名士为便于教导后辈或友人子弟而设。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