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刚重生,被四个暴躁大舅哥锤爆了 > 第387章:弯道超车理论(求五星好评!)

第387章:弯道超车理论(求五星好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可以说,因为发展理念的问题,我们走了很多弯路,也浪费了很多时间。

而周扬的话也让范德彪陷入了沉思,虽然他总觉得周扬这话有问题,但是又觉得确实有些道理。

略作思索,他当即问道:“那依周扬同志你的想法,我们该怎么办?”

“其实不管是雷达还是其它东西,我们的主要目的都是缩短和对手的距离,并最终实现超越,对不对?”

“对!”

其实国内的机载雷达的起点并不低,建国初期,我国从苏联获得了一批米格-17和米格-19,空军就在这些家底上起步了,同样机载雷达事业也就此起步。

就当时的技术来说,不管米格-17还是米格-19,还是这两款战机装备的雷达测距器,都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对比同时期漂亮国的技术也不落后。

不过,这种局面也仅仅保持了一段时间,到了60年代,世界机载雷达便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漂亮国早在50年代就已经抛弃了雷达测距仪。

虽然我国当时也开始对机载雷达进行研制,但奈何家底薄弱,机载雷达研发一直不顺利。当时,能拿的出手的雷达产品也就是米格-19p夜间截击机上的rp-5型机载雷达,以及其仿制型cl-l型。

受机载雷达的影响,在我国推出歼-73和歼-82两款全天候战机以前,空军战机一直分为白天型和夜间型,而漂亮国早在60年代就已经广泛装备具有成熟雷达系统的全天候战斗机。

“但是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的单位或者是研究所、项目部的思维并不是超越,而是追赶,这一点我说的没错吧?”

“没错!”

虽然国内早在6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歼-8全天候型的要求,但是由于雷达技术的限制,歼-8进度一拖再拖,70年代末歼-8项目只能装备雷达测距器以白天型定型。

而歼-8战斗机的204型单脉冲火力控制雷达的定型工作,在八十年代中期才基本完成,装备204雷达的改进型歼-8被命名为歼-81,这才算真正达到了1964年提出的技术要求。

可以说,我国雷达系统的起步,在单脉冲雷达阶段就已经整整落后了西方20多年。

到了70年代,当我国还在与单脉冲雷达较劲时,西方国家已经基本淘汰了单脉冲雷达,开始研究更先进的平板缝隙天线和脉冲多普勒技术。

此时,我国连单脉冲雷达都还没有成熟产品,至于多普勒雷达,我国科研人员更是连原理都没有搞清楚。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